芒格最精彩的演讲以及面对各种困难后的最精彩的人生!
原创 时间: 2019-05-13 10:45 收藏

我们来读读芒格在1986年在他儿子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吧。芒格最擅长逆向思维,要想过上幸福生活吗?先看看怎么会让一个人过上痛苦的生活呢?

大多数毕业演讲者会选择描述如何获得幸福的生活,查理使用他在演讲中推荐的逆向思维的原则,令人信服地从反面阐述了一名毕业生如何才能过上痛苦的生活。


接到邀请的时候,我有点飘飘然。

虽然缺乏在重要的场合公开发表演讲的经验,但我的胆量倒是练得炉火纯青;我立刻想到要效仿德摩斯梯尼和西塞罗,而且还期待得到西塞罗所给予的赞誉。当问到最喜欢德摩斯梯尼的哪一次演讲时,西塞罗回答:“最长的那次。”

不过,在座的各位很幸运,因为我也考虑到塞缪尔·约翰逊的那句著名评语,当问及弥尔顿的《失乐园》时,他说得很对:“没有谁希望它更长。”

这促使我思考,我听过的20次哈佛学校的毕业演讲中,哪次曾让我希望它再长些呢?

这样的演讲只有约翰尼·卡森的那一次,他详述了保证痛苦人生的卡森药方。所以呢,我决定重复卡森的演讲,但以更大的规模,并加上我自己的药方。毕竟,我比卡森演讲时岁数更大,同一个年轻的有魅力的幽默家相比,我失败的次数更多,痛苦更多,痛苦的方式也更多。我显然很有资格进一步发挥卡森的主题。


那时卡森说他无法告诉毕业的同学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但能够根据个人经验,告诉他们如何保证自己过上痛苦的生活。卡森给的确保痛苦生活的处方包括:

1.为了改变心情或者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

2.妒忌,以及

3.怨恨

我现在还能想起来当时卡森用言之凿凿的口气说,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了这些东西,结果每次都变得很痛苦。

要理解卡森为痛苦生活所开处方的第一味药物(化学物质)比较容易。我想补充几句。我年轻时最好的朋友有四个,他们非常聪明、正直和幽默,自身条件和家庭背景都很出色。其中两个早已去世,酒精是让他们早逝的一个因素;第三个人现在还醉生梦死地活着——假如那也算活着的话。

虽然易感性因人而异,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一个开始时难以察觉直到堕落之力强大到无法冲破的细微过程而染上恶瘾。不过呢,我活了60年,倒是没有见过有谁的生活因为害怕和避开这条诱惑性的毁灭之路而变得更加糟糕。

妒忌,和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一样,自然也能获得导致痛苦生活的大奖。早在遭到摩西戒律的谴责之前,它就已造成了许多大灾难。如果你们希望保持妒忌对痛苦生活的影响,我建议你们千万别去阅读塞缪尔·约翰逊的任何传记,因为这位虔诚基督徒的生活以令人向往的方式展示了超越妒忌的可能性和好处。

就像卡森感受到的那样,怨恨对我来说也很灵验。如果你们渴望过上痛苦的生活,我找不到比它更灵的药方可以推荐给你们了。约翰逊说得好,他说生活本已艰辛得难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进怨恨的苦涩果皮里呢。

对于你们之中那些想得到痛苦生活的人,我还要建议你们别去实践狄斯雷利的权宜之计,它是专为那些无法彻底戒掉怨恨老习惯的人所设计的。

在成为伟大的英国首相的过程中,狄斯雷利学会了不让复仇成为行动的动机,但他也保留了某种发泄怨恨的办法,就是将那些敌人的名字写下来,放到抽屉里。然后时不时会翻看这些名字,自得其乐地记录下世界是怎样无须他插手就使他的敌人垮掉的。

好啦,卡森开的处方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是芒格另开的四味药。

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一个开始时难以察觉直到堕落之力强大到无法冲破的细微过程而染上恶瘾。

痛苦事件1: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

第一、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只要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就能够绰绰有余地抵消你们所有优点共同产生的效应,不管那种效应有多么巨大。(自由老木头笔记:学投资的人也一样,今天非常看好,买进,明天下跌了,恐慌,卖出。反复无常,今天相信价值投资,明天就不相信了。大牛市末期相信了价值投资买入了,在大熊市中相信趋势投资了。这些都是让你亏钱,让你痛苦的好办法。)

如果你们喜欢不受信任并被排除在对人类贡献最杰出的人群之外,那么这味药物最适合你们。

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将会永远扮演寓言里那只兔子的角色,只不过跑得比你们快的不再只是一只优秀的乌龟,而是一群又一群平庸的乌龟,甚至还有些拄拐杖的平庸乌龟。


痛苦事件2:不要从别人的失败经验里获得教训

第二、我必须警告你们,如果不服用我开出的第一味药,即使你们最初的条件并不好,你们也可能会难以过上痛苦的日子。

我有个大学的室友,他以前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症,现在也是。但他算得上我认识的人中最可靠的。他的生活到目前为止很美满,拥有出色的太太和子女,掌管着某个数十亿美元的企业。

如果你们想要避免这种传统的、主流文化的、富有成就的生活,却又坚持不懈地做到为人可靠,那么就算有其他再多的缺点,你们这个愿望恐怕也会落空。

说到“到目前为止很美满”这样一种生活,我忍不住想在这里引用克洛伊斯的话来再次强调人类生存状况那种“到目前为止”的那一面。

克洛伊斯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王,后来沦为敌人的阶下囚,就在被活活烧死之前,他说:“哎呀,我现在才想起历史学家梭伦说过的那句话,‘在生命没有结束之前,没有人的一生能够被称为是幸福的。’”

我为痛苦生活开出的第二味药是,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这味药肯定能保证你们过上痛苦的生活,取得二流的成就。(自由老木头笔记:投资也一样哦,尽量不要去看经典的投资理论和实践,不要看《聪明的投资者》不要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不要学习《战胜华尔街》也不要有经验的厉害的投资者学习,你完全可以拿着自己的钱去锻炼,不管怎么样,用自己的经验获得知识,不要跟牛人学,我保证你很快会成为百万富翁的(你必须现有一千万),股市上经常有一些老股民就是这样的,他们炒股十几年,二十年了一直在玩着炒股的游戏。他们从来不相信股票是可以用来投资的。)

只要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你们就能明白拒不借鉴别人的教训所造成的后果。

人类常见的灾难全都毫无创意——酒后驾车导致的身亡,鲁莽驾驶引起的残疾,无药可治的性病,加入毁形灭性的邪教的那些聪明的大学生被洗脑后变成的行尸走肉,由于重蹈前人显而易见的覆辙而导致的生意失败,还有各种形式的集体疯狂等等。

你们若要寻找那条通往因为不小心、没有创意的错误而引起真正的人生麻烦的道路,我建议你们牢牢记住这句现代谚语:“人生就像悬挂式滑翔,起步没有成功就完蛋啦。”

避免广泛吸取知识的另一种做法是,别去钻研那些前辈的最好成果。这味药的功效在于让你们得到尽可能少的教育。

如果我再讲一个简短的历史故事,或许你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从而更有效地过上与幸福无缘的生活。

从前有个人,他勤奋地掌握了前人最优秀的成果,尽管开始研究分析几何的时候他的基础并不好,学得非常吃力。最终,他本人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众人的瞩目,他是这样评价他自己的成果的:

“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人的骨灰如今埋在西敏斯特大教堂里,他的墓碑上有句异乎寻常的墓志铭:“这里安葬着永垂不朽的艾萨克·牛顿爵士。”

痛苦事件3:遇到严重失败时请意志消沉

我为你们的痛苦生活开出的第三味药是,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

因为即使是最幸运、最聪明的人,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失败,这味药必定能保证你们永远地陷身在痛苦的泥沼里。

请你们千万要忽略爱比克泰德亲自撰写的、恰如其分的墓志铭中蕴含的教训:“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其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雅各比说。他知道事物的本质决定了许多难题只有在逆向思考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


痛苦事件4:请忽略朴素的智慧

为了让你们过上头脑混乱、痛苦不堪的日子,我所开的最后一味药是,请忽略小时候人们告诉我的那个乡下人故事。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嘲笑这个乡下人的无知,忽略他那朴素的智慧。如果我的经验有什么借鉴意义的话,那些热爱痛苦生活的人应该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应用这个乡下人的方法。

若想获得失败,你们应该将这种乡下人的方法,也就是卡森在演讲中所用的方法,贬低得愚蠢之极、毫无用处。


卡森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把问题反过来想。

就是说要解出X,得先研究如何才能得到非X。

伟大的代数学家雅各比用的也是卡森这种办法,众所周知,他经常重复一句话:“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雅各比知道事物的本质是这样的,许多难题只有在逆向思考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

例如,当年几乎所有人都在试图修正麦克斯韦的电磁定律,以便它能够符合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然而爱因斯坦却转了个180度大弯,修正了牛顿的定律,让其符合麦克斯韦的定律,结果他发现了相对论。

作为一个公认的传记爱好者,我认为假如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哈佛学校1986届毕业班的学生,他的成绩大概只能排到中等。然而现在他是科学史上的大名人。如果你们希望将来碌碌无为,那么千万不能以达尔文为榜样。

达尔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有悖于所有我列出的痛苦法则,而且还特别强调逆向思考:他总是致力于寻求证据来否定他已有的理论,无论他对这种理论有多么珍惜,无论这种理论是多么得之不易。

与之相反,大多数人早年取得成就,然后就越来越拒绝新的、证伪性的信息,目的是让他们最初的结论能够保持完整。他们变成了菲利普·威利所评论的那类人:“他们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永远不会去了解新的事物。”

达尔文的生平展示了乌龟如何可以在极端客观的态度的帮助下跑到兔子前面去。这种态度能够帮助客观的人最后变成“蒙眼拼驴尾”游戏中惟一那个没有被遮住眼睛的玩家。

如果你们认为客观态度无足轻重,那么你们不但忽略了来自达尔文的训诲,也忽略了来自爱因斯坦的教导。爱因斯坦说他那些成功的理论来自“好奇、专注、毅力和自省”。他所说的自省,就是不停地试验与推翻他自己深爱的想法。

最后,尽可能地减少客观性,这样会帮助你减少获得世俗好处所需作出的让步以及所要承受的负担,因为客观态度并不只对伟大的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有效。

它也能够帮助伯米吉地区的管道维修工更好地工作。因此,如果你们认为忠实于自己就是永远不改变你们年轻时的所有观念,那么你们不仅将会稳步地踏上通往极端无知的道路,而且还将走向事业中不愉快的经历给你带来的所有痛苦。

这次类似于说反话的演讲应该以类似于说反话的祝福来结束。这句祝语的灵感来自伊莱休·鲁特引用过的那首讲小狗去多佛的儿歌:“一步又一步,才能到多佛。”我祝福1986届毕业班的同学:

在座各位,愿你们在漫长的人生中日日以避免失败为目标而成长。

——摘自哈佛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这是芒格的演讲,也许有人会说知易行难,芒格考虑喜欢逆向思维,做事也是抓住重点,多用排除法,我们来看看芒格的人生吧,也许他的曲折的人生过得如此精彩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前两天奥马哈小镇又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投资者盛宴,全世界投资者向朝圣一样来到这里。

伯克希尔·哈撒韦主席、89岁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他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富豪。

即便这么有钱,他也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芒格,我会比现在贫穷很多,他让我从猩猩进化到人类,我对他的感谢无以言表。

芒格是谁?就是坐在巴菲特旁边的这位老爷爷今年95岁,巴菲特和芒格最牛的不但是投资更是人生态度呀,89岁的芒格和95岁的巴菲特思路比年轻人清晰,开6个小时的会,回答各种问题,对答如流,出口成章绝不犯困的。。。


和巴菲特一生顺风顺水不同,芒格的前半生就是大写的惨,他几乎经历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所有苦难,今天就来看看他用一辈子煲的这锅鸡汤。

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1924年1月1日出生在美国奥马哈,跟巴菲特是老乡。童年碰到美国大萧条,为了补贴家用,芒格只好6岁就出门打工。

他的雇主正好是巴菲特的爷爷。巴菲特爷爷当时开了个高档杂货铺,也算当地支柱人物,但给他打工比996还苦,他规定: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中间不能休息。

巴菲特的爸爸也曾经在自家杂货铺帮过忙,后来受不了出门炒股票去了,谁能想到,6岁的芒格却做了下来。

每周六,他都去杂货铺干12个小时,拿2美元报酬。后来虽然换过其他工作,但从6岁到17岁高中毕业,他都坚持周六打工。

高中毕业考上密歇根大学,结果同一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虽然不想打仗,但芒格还是被历史裹挟去参了军。

20出头的小伙,荷尔蒙爆棚。芒格认识了活泼漂亮的南希·哈金斯,当青春遇上战.争,头脑一热就闪婚。

草率的婚姻注定了悲剧的结果。芒格战后上了哈佛法学院,成了律师,总是一本正经,但哈金斯思想活跃,和芒格性格完全不同。两人虽然生了3个孩子,但婚后8年里尽是争吵、不相容和痛苦。

在那个年代,离婚是件不光彩的事,但芒格还是决定离。他说:我不会跟过往纠缠不休。虽然我离婚了,但我不会有懊悔的感觉,婚姻给我们留下了好孩子,我想我的前妻在另一个环境中会更快乐。(自由老木头笔记:这点和投资一样吧,看错了公司,必须抛的时候也要割肉呀。)

心态太好了,可生活的磨难还没有完。离婚没多久,芒格就被告知,他的大儿子得了白血病,而且已经是晚期。

眼睁睁看着儿子一天天衰弱,慢慢死去。那段时间,芒格每天不是在医院里抱着儿子,就是在街上边走边哭。

更要命的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还没有社会医保制度,哪怕是律师也会因病致穷。

儿子在确诊后苦撑了一年还是走了,那年芒格31岁,亲手埋葬了儿子。他中年离异又丧子,还花完了所有的钱,穷困潦倒。

一般人碰到这样的事,很可能就一蹶不振了,但芒格是一个能坚决告别过去一路向前的人。他曾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如果悲观了,就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更大的苦。

朋友很快给他介绍了新女友,一个离过婚也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也叫南希,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毕业↓↓

第一次约会,芒格就告诉南希:我是那种说教式的人。

可这没有吓倒南希。南希很有魄力,她包揽所有家务,还把芒格管得井井有条。当芒格偶尔冲动起来,她会抑制他的任性。

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都是名校毕业,都喜欢小孩,喜欢高尔夫,喜欢去海滩,喜欢参加各种俱乐部。

第一次婚姻失败,第二次却找到了最好的伴侣,芒格的再婚金句值得拜读:有人说,结婚前要睁大双眼看清楚,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我喜欢一种更难做到的办法:实事求是地看清现实,可还是去爱。

很奇怪吧,一个赚大钱的男人还能整天想着爱啊爱的?因为人家相信,没人爱的人享受不了成功的快乐。你要得到爱,必须自己付出爱,钱是买不来真爱的。


两人刚结婚时,芒格带着两个孩子,南希也带着两个孩子,后来两人又生了4个孩子。两个人养8个孩子,不是一般的累。南希每天起早摸黑操劳家务,而芒格近乎疯狂地工作。

南希过去常对朋友说:芒格每天匆匆忙忙,忙着过一个圆满的生活,忙着致富。

律师虽然也是高薪行业,但要做成亿万富翁,还是有距离。1959年,芒格的父亲去世,他回奥马哈料理后事,童年玩伴对他说,介绍个好基友给你认识~

没错,就是巴菲特。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第一次见面,巴菲特对芒格说:法学是个不错的爱好,但你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


跟巴菲特见面后,芒格的野心被彻底激发了。从此,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勤奋的律师,多了一个天才投资家。这是芒格唯一一次跳槽,这个选择也改变了他和巴菲特的人生轨迹。

前半生经历的磨难让他遇到什么事都特别淡定,股.灾什么的对他来说都是鸡毛蒜皮。

但生活貌似还不肯放过他。54岁那年,他的左眼患上了急性白内障,据说是因为常年不戴防护墨镜就暴晒在加州的阳光下。芒格选择手术,原本不算什么危险的手术,结果却遭受了罕见但毁灭性的后遗症,损坏了视神经。


芒格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最后不得不摘除左眼,装上一个玻璃眼球。他后来说:你无法相信摘除手术给我带来了多大的痛苦,疼痛的厉害,还一直作呕,护士来给我洗澡的时候我都无法站稳。

老天,这是什么样的人生,倒霉事都碰上了,但芒格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

一只眼,照样每天坚持阅读,他自己说过:我每周读20本书。

简直就是两条腿的书架子。。。


巴菲特曾说:我是芒格的眼睛,而芒格是我的耳朵。两人双剑合璧,把伯克希尔·哈撒韦的A类股票从19美元变成到了如今的30多万美元。

成了亿万富豪,这么多钱怎么花?跟巴菲特每天吃可乐汉堡、住几十年前的房子、开同一辆车在奥马哈上下班、不爱消费有钱就滚雪球的生活不同,芒格的生活方式才是每个人理想中的样子~

在芒格看来,赚钱是为了啥,不是只是为了物质享受,而是为了得到独立和自由。他活得相当低调,曾说自己的目标是控制好自己的财富,不要上福布斯富豪榜,这样就可以避开镁光灯。

他在洛杉矶等地有7处房产,过得闲云野鹤,公司里除了股东大会基本不去,偶尔给巴菲特打个电话。

他也买私人飞机和游艇,但一个人出门的时候还是坐民航,只有和夫人、家人一同出门时才用私人飞机。他说:南希为我养育了这么多孩子,付出那么多,身体又不好,我一定要照顾好她。

他还自己设计过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然后盖好捐出去。


2010年,跟他相濡以沫54年的夫人南希病逝。几个月后,一次意外事故又导致他仅存的右眼丧失了90%的视力,一度几乎双目失明。

86岁遇到这样的事,普通人也就接受现实了,但芒格无论顺境、逆境,始终能积极地应对。他尝试过几种阅读机器,甚至一度考虑学习盲文。这次连老天都被他打败了,后来奇迹般的,他的右眼又恢复了70%的视力。

芒格这辈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经过地狱到达天堂。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能摆脱负面情绪,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曾说: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

芒格是如何保持在困苦生活面前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呢?如何避免过上痛苦的生活的呢?我认为这是我们最最值得学习的人生智慧!没有什么比过上幸福生活更重要的了。无论你是赚了大钱,还是当了大官,无论你是否是事业有成,还是平平凡凡,如果没有幸福,那一切又有什么用?

评论
    表情
    推荐阅读

    94

    动态

    94

    文章

    解析投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JieX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34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