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乐健康——保健品老二,卖掉广东千林给辉瑞,从此深度绑定大客户辉瑞,日子是否好过。市场恐慌中开板是否有错杀机会?
本周股市风云突变,周四百股跌停再现,深次新股指大跌3.12%,创近四个月内最大单日跌幅,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苹果、华为、小米等发布会密集召开,随着预期兑现科技股炒作潮面临随时退潮的风险….不过到了周五市场仿佛止跌企稳,急跌之后迎来弱反弹,深次新股指小幅上涨0.65%。
个股方面分化明显,华为发布会亮相,华为概念股再度异动,虚拟现实板块超预期表现,科技股回光返照。卓胜微尾盘放量封板,再创历史新高,成功跻身创业板指第二大高价股,冲刺400元高股价,仿佛当年华大基因再现。威派格因近期与华为有合作,从此底部强势三连板,隆利科技周五早盘强势封板。不过同样底部的宇晶科技周五走势颇为惊魂,上演近乎天地板。
当然周五最纠结的标的就是科瑞技术了,关于电子烟的利空周一就曾提过,本周三、周四事件持续发酵连续两天颇为杀跌,但是周五却逆势大涨8%,这个位置能否止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周一提到的光伏板块机会,在周四、周五逆势中略有表现,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及前期充分调整,迈为股份、罗博特科、帝尔激光均在逆势中大涨。
下面继续来说一只开板新股——仙乐健康,这只新股周五意外提前开板,上市第三天就破板。与此同时也是A股为数不多的保健品标的之一,更是次新板块里今年可能争议最多的一只新股。破板前后负面新闻几乎如潮水般涌来。毕竟有权健、无限极这样的负面风波发生,至今市场仍记忆犹新,甚至是否该让保健品公司上市都在专家圈内不断讨论。但另一方面A股有汤臣倍健这样的大白马,保健品行业本身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究竟是否应该因短期的负面而过度悲观,在争议中分歧中仙乐是否有错杀机会呢?且看海豚今日为您深度剖析!
行业负面不断 保健品市场成长潜力依然可期
今年以来,权健事件等保健品负面丑闻不断,随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91家保健品企业,13部委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拉开帷幕。但我国仍是全球第二大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市场, 2018年全球销售占比为16%,第一大市场为美国,销售占比为31.4%,第三大市场为西欧,销售占比为12.7%。
从行业发展潜力上,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偏低,2018年,我国保健品人均消费金额117元,而中国香港、日本、美国人均消费分别达767元、662元、924元。而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人均消费水平仅约为美国的 1/10,不到日本的 1/7。从渗透率上我国保健品消费渗透率仅为20%左右,粘性用户仅占1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我国膳食补充剂用户数还存在2倍左右增长空间。
我国对保健食品监管实行“注册制”或“备案制”, 因历史监管原因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注册审批时间比药品短,临床试验难度比药品低,而行业利润率却比其他食品行业更高,从而吸引了大量食品厂家进入。截止2017年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 2317 件。
从销售渠道看我国保健品2018年仍有47.3%的收入是通过直销,线上、药店占比分别为31.9%、18.3%。
保健品细分市场中膳食补充剂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因同质化水平较高,导致市场非常分散,市占率超1%的企业仅有12家,前三大厂商市占率为26%,且国内品牌产品力、品牌力较为薄弱,研发能力欠缺。
仙乐健康:保健品老二 仅次于汤臣倍健
公司自2002年就开始从事营养保健品出口业务,2015 年至 2018 年公司出口额均保持行业第二名。主要客户有辉瑞、Now Health、美乐家、HTC、安琪酵母、葆婴、Now Foods、修正药业、Takeda(武田制药,日本最大的药品公司)等。2016 年在公司出售广东千林之前在以全国药店零售渠道营养保健食品的总销售额排名行业第二,仅次于汤臣倍健。截至2017年7月底公司拥有126 个保健食品批文,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排名数量行业排名第四。相比之下行业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同仁堂(131)、汤臣倍健(125)、海王生物(106)。
保健品公司营收规模对比图(亿元)
公司产品主要有软胶囊、片剂、粉剂、软糖、硬胶囊、口服液等。主要原材料有鱼油、明胶、维生素、鳕鱼肝油、硫酸软骨素等,公司境内占比在六成左右,主要来自于华东、华南地区。
公司主要产品品类如下:
从营收规模上,仙乐仅相当于汤臣倍健的三分之一,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仙乐和汤臣倍健差距如此之大?这其中和仙乐的战略转型不如关系,而且其品牌影响力和汤臣倍健差距也越来越大。
1.44亿美元出售广东千林给辉瑞 辉瑞跃升公司第一大客户
2013年11月公司收购了广东千林,之后2014、2015年公司自有品牌营收规模达1.9亿左右,营收占比达24%左右。
不过广东千林收购不到2年,2016年1月13日公司就将广东“千林”100%股权以1.44亿美元出售给了辉瑞制药,2016年当年确认投资收益8.5亿元。广东千林专注于女性保健食品,包括鱼油软胶囊、各类维生素咀嚼片、氨糖软骨素加钙片等。
公司将广东千林卖出后获得的好处就是长期抱上了辉瑞这一大腿,其拥有“善存”、“钙尔奇”等知名品牌。且根据双方合同签订从2016年1月起公司将稳定向广东千林生产并供应产品,期限10年。2014、2015年公司对辉瑞子公司惠氏的销售规模分别只有2400多万、4000多万,营收占比不到5%。2016年之后辉瑞跃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16-2018年营收占比分别为16.35%、13.83%、14.53%,2019年上半年也达16.35%。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1日葛兰素史克与辉瑞合资成立保健品公司,葛兰素史克持股68%的股份,辉瑞持股32%,双方将整合旗下诸多知名产品,其中有GSK旗下有牙膏品牌舒适达,在药物上涉及止痛药芬必得、用于缓解肌肉疼痛的扶他林软膏、感冒药必理通、新康泰克;辉瑞旗下的品牌涉及营养补充剂善存和钙尔奇、止痛药Advil、儿童感冒药惠菲宁等。从此芬必得、善存成一家。
专注保健品代工业务 自有品牌营收占比不足3%
保健品代工业务一直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出售广东千林前营收占比在75%左右,出售之后营收占比提升至接近99%。且在2016年之后公司代工业务出现稳定增长,2016-2018年分别同比大增27.03%、63.1%、20.17%。代工规模从2015年的6亿左右提升至2018年的15.2亿,三年翻了近2.5倍。保健品代工毛利率水平基本在30-32%左右,远低于公司自有品牌销售55%左右的毛利率水平。与保健品巨头汤臣倍健68%左右毛利率水平更是相差较大。
2016年之后公司自有品牌销售主要为“维乐维”牌营养保健食品以及代理销售“KR”牌营养保健食品,营收占比不到3%。其中维乐维品牌保健品主要为软糖,2016-2018年营收分别为521.48万、2793.43万、773.92万。
3000多万欧元收购德国竞争对手欧洲营收占比大幅提升
2016年12月公司以3143.75万欧元收购德国公司Ayanda,其为复杂配方软胶囊的合同生产商,主要生产产品为姜黄素软胶囊、鱼油软胶囊等,。通过此次收购公司境外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31%左右提升至到2019年上半年达39.03%,来自欧洲的营收占比更是从2016年的13.12%大幅提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26.58%。
与此同时软胶囊也是公司核心剂型,营收占比在56%左右。而Ayanda为公司在欧洲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通过收购公司软胶囊产能由 46.87 亿粒提升至 65.76 亿粒,公司软胶囊营收更是在2017年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主要竞争对手:
合同生产商:仙乐健康、 Ayanda
品牌商:惠氏制药、汤臣倍健、养生堂
混合型:GNC(纽交所上市) 、Pharmavite(美国)
汤臣倍健:
自有品牌“汤臣 倍健”、“健力多”(关节护理)、“健视佳”(视力疲劳、“健乐多”、“天然博士”等品牌,还通过收购先后获得儿 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澳大利亚益生菌品牌“Life-Space”。2019年上半年汤臣倍健在线上市场份额占比达8.4%,比第二名SWISS高3个百分点
海豚结语
整体仙乐看下来喜忧参半,保健品负面风波至今犹存就连行业老大汤臣倍健也备感压力。除了行业大背景,仙乐上市前巨额分红,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忍痛放弃广东千林换来辉瑞长期的大订单、只做低毛利率的代工业务缺乏品牌优势等一系列动作也是非常惹人质疑。此外新股板块最近的保健品新股新诺威开板后一路阴跌也大幅降低投资者对仙乐的预期,相比之下新诺威还有果维康这样的知名品牌,而仙乐的维乐维知名度还较低。从估值角度考虑目前仙乐与新诺威都在35倍左右。质地上不相上下,都不算太贵。且仙乐预计2019年三季度扣非净利几乎无增长,为2.48%到 6.00%。
不过在相同估值情况下还是更看好仙乐,毕竟靠上了辉瑞这样的大腿,且进入了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供应体系,若自有品牌能打开销路,成为下一个汤臣倍健也是可以期待。开板后暂时认定适合短期博弈,不适合长线参与。
最后欢迎吐槽说说你对A股保健品相关个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