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听说过这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思是要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这个传统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这句话说的就是,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应该做多手准备。这样万一这个篮子打破了,也会有别的篮子的鸡蛋剩下。
“只提一个篮子”的说法最早来自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85年6月23日,安德鲁·卡内基给库里商学院作主题是“通向商业成功之路”的演讲,提到: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其实是错误的。我的建议是,你必须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那个篮子。观察周围,留意一下,你会发现,这样做的人通常都会成功。在美国,很多人失败其实是因为他们同时在手里提了很多个篮子。
价值投资大师们基本也是持股相对集中的。
费雪在《怎样选择成长股》提到:
投资人被过分灌输了分散投资的重要性。然而,害怕一个篮子里如有太多的鸡蛋,会使得他们买进太少自己比较了解的公司,买进太多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公司。他们似乎从没想过,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如果对那家公司没有充分了解,可能比分散投资做得不够充分还要危险。”
巴菲特谈到:
“对于每一笔投资,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
“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极大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
巴菲特的集中投资显得非常异类,他会把精力聚焦在一个篮子上,把它研究透彻,有很大的把握时,再把全部鸡蛋放进去,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篮子他是绝对的克制。他宁愿持有少数优质公司的股票,也不持有大把一般公司的股票。
1988年到1989年,巴菲特共用了10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占比超过了他投资组合的三分之一。而在2018年,巴菲特控制的资金多达近2000亿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五只股票上。对于一个这么庞大的投资帝国来说,这种集中度是难以想象的。而事实也证明巴菲特策略的正确性,他一生中的绝大多数财富,都是从为数不多的十几笔投资上获得的。
彼得·林奇提到:
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集中投资少数几家优秀公司的股票,但基金经理人则根据规定不得不分散投资。业余投资者持有股票数目太多就会丧失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集中投资,业余投资者一辈子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远物超所值了。
他在《战胜华尔街》说道:“在1983年我的投资组合持有的900只股票中,有700只股票加在一起还不到基金总资产的10%。”
段永平曾经说,
“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但同时他也承认一般持股在三只左右。
在《戴维斯王朝》中,戴维斯的交易记录中也显示,从5万美元,经过47年后,增长到9亿美元,大钱来自少数的几个赢家。
国内著名投资人但斌认为:做价值投资最遗憾的事就是,你买了贵州茅台,并持有了10年,赚了100倍,但你只买了100股。
那么,集中投资的道理又在哪里呢?
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是市场上值得投资的优秀公司非常稀缺,分散投资只会分散屈指可数的投资机会。
要想长期做到低风险、高回报,集中投资也是必需的。专业机构根据规定不得不分散投资,业余投资者持有股票数目太多就丧失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
二是追求分散容易降低苛刻的选股标准,将很多平庸企业纳为投资标的,增加投资风险。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分散投资最终比集中投资降低了风险,分散投资的优势只是平滑了整体的波动而已。股票投资真正的风险并非来自集中还是分散,而是来自投资的对象本身。投资风险和投资的股票多少没有绝对关系。垃圾企业并不会由于多投几个,整体投资风险就降低;优秀企业也并不会因为投的对象少,风险就提高。将资金分散到根本不了解的股票上,才是风险更高。
三是投资者的能力圈有限,分散投资只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和精力,进入到并不熟悉和擅长的投资领域。
投资的对象越多,不熟悉它们的概率就越大。在股市投资过程中,所买卖的品种每增加一个,其不确定风险就增加一份。传统的多元化投资策略,问题就在于,投资者可能买了很多自己根本搞不懂的东西,大大提高了犯错的机会。巴菲特始终相信,在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上,对少量的公司有很多了解的人,要远胜于对很多公司有少量了解的人。只有通过对所投公司基本面的深度研究,和对它所在行业内在规律的切实把握,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在投资当中的比较优势。
没有周密的调查研究,没有了解透彻公司,没有全方位的可行性论证,股票就不要买,做股票本身就是和做项目投资一样。一个人的知识、理解力和经验绝对是有限的,一个股票的研究都要耗费不少精力,没有道理去买那么多,将自己的投资做细、做精。
所以,正确的投资准则是:应该把“鸡蛋”放到少数信任的“篮子”中,而不是放到更多根本不知道它们会不会漏的“篮子”中。
也就是说,投资者敢于集中投资,还是因为熟悉,还是基于能力圈。超出能力圈,只会因心理承重失去方向从而破坏持股节奏,心里没底自然没有判断和坚持,只是凭着本能的高抛低吸、频繁操作,丧失利润、彻底失败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