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要在建中用,切勿把“高速路”变成了“隔离带”
时间: 2020-07-15 09:51 通信 收藏

题要:

 1)5G新基建是技术创新的延续,在细分领域都会因5G新基建而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会进化出想象不到的新应用,催生更多的新兴业态

2)对于新基建的落地应用主要存在着数据孤岛、数据异构、数据多源等影响数据互联互通的几大难点,也是制约数据应用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

3)要关注产业底层产品的研发,包括基础的工具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共性平台以及与新基建产品相关的制造业机器设备的研发

4)新基建要在建中用,要更加注重统一与融合。不能把“高速路”变成了“隔离带”,或有技术无场景,让“新基建”成为“新景观”

5)要运用好市场的力量,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释放市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新基建大潮中的弄潮儿和生力军


正在加速布局的新基建将通过数字转型、智能升级与融合创新,有效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和网络强国的建设发展。以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基建将带来无处不在的“数据”“智能”和“链接”,一方面大幅激活现有产业链的内部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未来五年、十年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和场景供给。

有关专家表示,新基建是面向产业、面向国家竞争力的建设,不光在规划设计上需要适度超前,具有前瞻性,而且在政策上也需要大力支持,进行科学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加快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只有从方方面面夯实新基建基础,才能激发经济新动能,不断释放新红利。

规划可行性项目 拓展市场体量

近期,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成了新基建的“明星”地区,备受社会关注。全国首条基于5G技术的车路协同示范道路在这里建成半年来,交叉路口的安全性提升了60%,通行效率较改造前提升了20%,相当于两条车道实现了三至四条车道的通行效率。

据了解,这条5G车联道路全路段18个路侧均完成了基于5G的智能化改造,可以实现交通信号控制、流量分配、紧急车辆优先、车速引导、行人预警等多个智能出行场景。比如,当车辆即将抵达路口时,后台会通过对路口路况的实时监测,向车辆发出以何种车速行驶安全通过路口的提示;经过智能改造的消防车、救护车紧急出警时,路端的信号灯会接收到行驶信息并提前控制红绿灯,帮助其优先、安全地通过,使这些专用车辆路上的出警时间平均缩短10%,极大地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


2019年8月9日,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开始联调联试,京雄城际铁路预计今年底全线运营

作为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北小营镇立足于北京汽车产业大区和智能网联产业承载区的功能定位,承接了其中智能网联聚集发展的战略布署任务,智慧交通示范区、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和5G基站构成了北小营智能网联新经济结构下的关键要素。

据北小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3个月,属地税收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同比增长超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超80%。目前,围绕车联网相关的企业税收已占到全镇企业税收的近三成,逐渐成为镇域主导产业和保增长促复苏的关键领域。

北小营只是我国加速布局新基建的一个缩影。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升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服务水平,《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年—2021年)》方案去年底进行了调整,主要调整内容涉及新机场线、平谷线、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地,项目资金达1500亿元;而近日印发的《上海市“新基建”行动方案(2020-2022年)》,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规划到2022年底,推动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初步梳理明确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包括新建3.4万个5G基站、新建一批科技和产业基础设施、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增1.5万台以上智能配送终端等。

记者了解到,这些即将实施的新基建项目一方面更加注重补短板和惠民生,即针对大城市建设“1小时交通圈”、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工程、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则加大了城乡投资力度,包括农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城市地下管网、老旧小区改造等均有涉及,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将加快我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步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表示,在新基建规划上,要本着战略引领、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统筹增量和存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做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既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又要补齐短板,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聚焦关键的领域和薄弱环节,着重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

而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中,5G建设则是首选。通信专家陈志刚表示,5G新基建是技术创新的延续,拥有很强的产业链,包括芯片、终端、天线、铁塔、基站、网络、边缘计算、仪器仪表等,仅芯片就包括终端的芯片和基站的芯片,终端有触摸屏、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电池、天线等,这些细分领域都会因5G新基建而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会进化出想象不到的新应用,催生更多的新兴业态。

持续创新 研发新基建产品

2019年,我国正式推出数字经济试验区发展战略,重点强调要打通组织内部数据壁垒,构建数字政府、数字园区、数字企业、数字工厂等智能化场景。要想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完成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做好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能够呈现出技术迭代快、全球化程度高、商业模式活跃、对行业赋能作用有乘数效应等突出效能。

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国防科技园的升发智联科技公司从成立之初起就致力于推进企业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着重于云+边+端的数据融合与应用研究,并以自主研发的数据融合算法和工业级边缘硬件终端组成云边端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持续创新发力新基建,目前已经在智慧园区、智慧院所、智慧工厂等多个重要场景与多家央企开展项目合作,落地示范试点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点课题多项,T同时进行数据连接领域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

升发智联自主创新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可支持20余种数据类型在海量并发场景下的低延时汇聚,实现上亿条数据的同步迁移,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正在稳步提升。升发智联公司CEO孙嘉伟介绍说,比如产品落地应用于某重大装备离散生产现场,可以实现质量数据、订单数据、环境数据以及工单数据的同步融合,通过生产看板实时传递给车间决策人员,实现订单—生产—质量的闭环,并基于定制化的AI算法,辅助预测良品率的波动情况。


孙嘉伟(右)与合作客户一道探讨解决方案 

随着5G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海量设备入网使得云边端协同的数据连接变得越来越重要,孙嘉伟告诉记者,基于此,升发智联提出了边缘连接、数据聚合、云上AI三层数据云边连接架构的理念,以工业级的边缘数据黑盒为载体,实现多节点数据同步汇聚。同时,结合5G/WIFI等先进通信技术,做到了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开发——以数据管道函数集群算法为核心进行不同数据源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自动数据推流;AI组件平台层进行多系统间的数据融合、决策分析以及可视化等服务。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异构系统的打通、边缘设备数据的汇聚以及海量高并发场景下的跨节点数据融合与自动化数据推流,大幅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和经验生产效率。

孙嘉伟认为,对于新基建的落地应用主要存在着数据孤岛、数据异构、数据多源等影响数据互联互通的几大难点,也是制约数据应用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数字新基建场景中的端到端连接问题、推动数据间的流通与融合正是工业互联网行业变革的基础。

魏际刚指出,对于新基建产品中的一些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比如说AI芯片等,需要相关单位加紧自主开发的步伐,突破技术的束缚,推出成熟度更高的核心产品。同时还要探索更多应用场景,重视发挥国内基础设施“超级用户”企业和领军基础设施设备供应商的引领与集成作用,以下游拉动上游,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高效组织,为更多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通信专家陈志刚则表示,要关注产业底层产品的研发,包括基础的工具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共性平台以及与新基建产品相关的制造业机器设备的研发,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制造设备的制造和研发水平,在产业的上游不受制于人。他认为,应该着力关注新基建领域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关注这些专利技术的市场化、产品化进程,将已有的专利转化为产品。而在各地出台的新基建规划中,鲜有底层产品研发和推动专利技术产品化的政策之举,这一点希望能够尽快加强并完善。

运用新科技 满足新需求

新的基础设施能够与传统的基础设施、传统的产业进行融合,催生新业态,推动产业的升级,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新业态、新生态。以5G与人工智能结合为例,5G的高速率、广连接特性与人工智能医疗在弥补医患供需不平衡上可以实现天然的契合,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解决诸多医疗痛点问题。

在2019世界5G大会上展示的依图医疗脑卒中急诊及康复智能管理系统就是将5G应用在120云平台上的实例,其在救护车上可以实现院前诊断及院前CT检查,并将数据同步至医院。通过5G智能规划的交通路径,救护车可以快速抵达医院实现远程会诊,打造出一条快速、智慧的“急救生命线”。

新基建的加速推进使这些前沿科技应用有机会登上更广阔的舞台。比如重疾早期筛查人工智能技术将有效筛查出区域内的早期癌症病例,避免让家庭承担高额的肿瘤中后期治疗费用,同时也可有效推进分级诊疗。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这一以往通常在单个县级医院等小范围内应用的技术有望应用于更广泛的区域,有利于建立更全面的区域健康数据库,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张家口市高新区在升发智联公司考察工业物联网建设项目 

去年底,依图医疗开发的儿童医疗健康智能服务平台在上海市徐汇区率先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秒级测骨龄,使得以往只能在少数顶级医院实现的儿童骨龄评测如今在社区卫生中心即可完成。

魏际刚表示,新基建重点围绕着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而需要的支撑保障能力,就是以运用新科技、满足新需求、促进新消费、创造新模式、形成新动能为发力点来实施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正确处理基础设施间替代、互补、协调、制约关系,强化资源共享、空间共用、互联互通。同时,要加强面向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以方便适用为导向,推进精细化管理、丰富优质服务供给、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强化资金人才保障

从投资空间来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空间尤为显著。数字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距离发达国家的80%尚有不小差距,说明我国城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仍需提速。城市群、都市圈将汇聚更多人口,城镇化将加速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导致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急需更新升级,这些区域将成为新基建投资的重点。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也将释放出巨大的新基建需求。

面对即将到来的投资风口,新基建显然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但难以精确估计。新基建产业链长、投资周期长,会跨越几个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据预测,以工业互联网、5G、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为代表的新基建投资增速会先行加快,当前,改善包括市场准入在内的投资环境尤为关键。

魏际刚告诉记者,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主要是由政府投资,但随着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壮大,社会资本规模扩展、社会资金来源的多元,多数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再仅仅依靠政府提供,而更多是由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合作完成。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一批世界级的数字化企业与信息通信民营企业,它们是新基建中的活跃力量,是参与新基建的重要主体。同时,铁路、电网等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力量,它们在高速铁路、特高压电网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来吸引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参与共建。

“要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在政策层面进行积极引导和支持,充分保障社会投资获得合理回报,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魏际刚说。

由于新基建涉及的内容广、领域宽,所以应有一些关键的要素支撑,比如人才。新基建中涉及的不光是技术人才,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比如5G除了技术之外,还会涉及到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运行,而目前的情况往往是产业界的人不懂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的人不懂产业界,如何解决跨界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魏际刚认为,这其中就需要政府去规划推动,包括学科设置、企业搭台、业界交流等等,让技术界的人进入到产业界、产业界的人进入到数字经济,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产业科技化、科技产业化,这样互相渗透方能实现跨界融合与赋能。

“资金也是这样,资金一定要和产业及实体经济对接,实体经济要增强盈利能力,使得资金具有投资价值。新基建也是如此,只有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才能吸引来更多的资金。”魏际刚对记者说。那么,该如何增强盈利能力呢?他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好的盈利机制。比如有的新基建项目,它可能不是太挣钱,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好的模式,比方说政府、社会相互配合,政府要给新基建一定的盈利空间,该补贴的补贴,该引导的引导,该支持的支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同时也需要机制设置,包括商业化的机制和盈利机制的设计,还有商业模式的设计,从顶层设计上来出台解决方案。

他强调,地方政府是各地推动新基建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一方面要考虑新基建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重点环节,另一方面需要切实采取人才、资金以及制度上的保障措施,其中还包括标准上的保障、设计等等,既需要政府的助力,也需要激发运营商的热情。

通信专家陈志刚表示,新基建要在建中用,要更加注重统一与融合。可以分门别类推进,但必须要有全局统筹意识,可以分地区设置,但必须强化数据互通、标准体系和发展路线的统一。不能把“高速路”变成了“隔离带”,或有技术无场景,让“新基建”成为“新景观”,那样会成为一种浪费和低效劳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有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要运用好市场的力量,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释放市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新基建大潮中的弄潮儿和生力军。

评论
    表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