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市场依然火爆,有位远方的朋友打电话给我,想了解最近的市场,放下电话,我觉得我的这些观点,完全可以写着一篇文章,于是就有了《“牛市”来了?我们该怎么办?》这篇文章。
随着周五收盘,我回想这段时间的市场,我发现各方角力下的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疯狂的市场
不难发现,消费、医药、科技、通讯等板块估值在历史高位,市场对这些板块的追捧够疯狂。
银行、地产、煤炭等板块估值在历史低位,市场对这些板块的打压同样疯狂。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上面两张图看的PB历史点位,因为有小伙伴和我讲,PE受疫情影响,失真,那我想PB变化缓慢,总能说明问题了吧,总挑不出毛病了吧。
这样扭曲的疯狂,造成的结果就是,压着大盘权重,炒作个股,赚钱效应凸显。个股也走都出让人瞠目结舌的行情,比如免税行业霸主中国中免。
在中国中免还叫中国国旅的时候,我在6月10日还写过《万万没想到,深受疫情冲击的中国国旅2个月市值飙升68%》。
现在回头看来,我完全低估了市场的疯狂,而这样的疯狂也把我们这老股民也直接掀翻在地,这也应了网上流传的段子:
新股民不要和老股民在一起,影响赚钱。
A股的疯狂,在国盾量子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上市首日飙涨10倍,收盘涨923.9%,创A股上市首日纪录。一轮牛市上涨了10倍,被称为大牛市,它刚刚上市就完成这个目标,简直梦幻一般。
而中一签一天赚18万的赚钱也刺激着中小投资者的神经,也趋势着无数场外的散户冲进股市,唯恐错过了赚钱的机会。
除了直接开户进场,数据显示,周一汇添富新基金发行一日引来近700亿资金追捧,而鹏华旗下新基金发行引来1300亿的追捧,刷新了基金行业历史单日认购量最高的纪录。
二、理性的资本
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公告日期计算,仅今年7月份以来,沪深两市就已经有351家上市公司发生了重要股东的股权变动,其中整体为减持方向的就达到310家。
上述351家企业的净减持规模将达到175亿元,其中净减持规模在一亿元以上的有59家。
本周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减持金融资产,减持对象则主要为上市券商的股份。
比如,7月9日,中国人保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自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累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A股不超过8.84亿股,即不超过公司当前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该部分股份来源于2011年6月战略入股。以中国人保今日收盘价8.25元/股计算,社保基金会本次拟减持市值将超过70亿元。
一边是市场的快速上涨和各路资金蜂拥入市,一边却是产业资本的密集减持,应当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股价上涨之后,出于对自身资金状况、股票估值的考虑,适当减持也很自然。
三、“保姆”的监管
咱们国家的证券监管,对投资者一直是保姆式的保护者。A股近的持续大涨,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增量资金进入市场,其中不乏场外违规配资。
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告集中曝光了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平台名单,并表示持续推进打击场外配资违法违规行为常态化。
面对国盾电子新股一天涨10倍的疯狂,证金公司宣布,自2020年7月10日起,暂停“国盾量子”证券的转融券业务恢复时间另行通知。证金暂停国盾量子停转融券,就是不让做空了,行政干预市场咱不去评判,但是保护投资者之心彰显无遗。
面对爆款基金频出,7月10日,证监会窗口指导单只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上限为300亿元。汇添富、鹏华各有一只爆款基金发售,大幅缩短募集后的认购规模合计超过2000亿元,但最终的都按300亿元上限按比例确认。
目前大约有2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宣布自下周起发行,不少基金公司“自我限制”,设置了50亿-300亿不等的规模上限。
有朋友让我预测大盘后期的点位,我还是那个观点:既然是观察市场,就不要轻易去预测。
现在压着权重股抄个股,赚钱效应明显,吸引后续资金进场,但是大盘点位可能变化没那么明显。一旦风格切换过来,拉权重股,赚钱效应消失,但是指数可以蹭蹭蹭的往上涨。
有小伙伴会问:难道大盘不会跌么?
当然,有可能。随着中报陆陆续续披露,很多公司受疫情影响,业绩会很难看,加上还有监管部门时不时泼泼冷水,大盘说跌也可以很快跌下去,毕竟那些疯炒的板块,投资者盈利太丰厚了。
我建议大家,拿个小板凳,看看大盘接下去如何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