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就是在产业低迷期买入,等待行业反转,等到行业进入顶点时候产生周期性暴利,全社会大量资本涌入这个行业时候就要卖出。
周期股的护城河也是周期性的,在行业低迷期紫金矿业,中远海控这样的企业是有护城河的,薄的利润、萧条的行业,大量中小企业的退出,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不好赚钱。与养猪类似。长期的价格低迷,让决策者产生一种价格永远低迷得幻想,自己开采不如海外购买,政策上不遗余力的打压这个行业,比如2017年35号文,规定在取得采矿许可证之前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这个收益按照储量乘以市场价格再乘以一个系数一次征收,这让一般新进入采矿业的企业一般需要亏损5年以上才能取得正现金流,成为采矿业护城河的鳄鱼。结果导致各地矿业权招拍挂少有人参与,探明矿业权的,大多不转采。虽然对行业是个不幸,却有利于行业龙头维持龙头地位。即便是今年,铜、铁、银、金价格大涨,由于35号文存在,新投入的上述矿产开采勘探还是稳赔不赚,几年内国内新增产能也是无望。与拆养猪场一刀切类似,35号文是矿业龙头的护城河。
目前金、铜等矿产业已经低迷八年,去年地调矿产会议,还有人主张全面取消矿产地勘经费,反正勘查到矿也没有企业愿意开采,好像铜、金永远开不完的一般。 铜金矿产也是损耗品,必须要有持续勘查投入,才能有可采储量。可是在35号文的压力下,谁都不是傻子,没必要投入一个必然亏损的行业。
我国可能是对矿业最不友好的国家之一了,民众从小教育我们出口煤炭然后日本添进大海,普遍认为,本国矿产不应该开采应该留给子孙后代。管理部门觉得矿产开采是夕阳行业,落后产能高污染行业,应该关闭掉保护环境。可是,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矿产资源就是那米。人类95%的能源,80%工业原材料、70%农产品资料来自矿产资源。
以前说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忧虑将来谁来养活中国人。其实中国矿产勘探费用只占世界6%,生产时间25%的矿产资源,消耗世界50%的矿产资源。更应该忧虑,谁来为中国提供矿产资源。
矿业政策常常踩错节奏,等到矿产品涨到影响经济正常活动,就会修改政策,鼓励地质勘查,鼓励采矿,不过从勘查到出矿,平均需要6-7年时间。03年有色金属涨价,06年出台加强地勘查工作文件,到了13年矿产价格进入萧条(同时叠加了美元贬值周期结束,升值周期开始)。
2010年时候,距离矿产泡沫破灭还有两年,上级要求回归探矿主业,做强探矿主业,把在市场项目放弃拱手与人,专心做国家下达的探矿地质项目。12年的时候,矿产价格位于历史高位,上级经常发文要求加强矿产勘探工作,国家鼓励海外并购矿业,央企纷纷出海并购矿山,结果全部部分高位接盘,买到最高点,大亏损,中钢收购澳大利亚西部矿山亏损100亿,中冶收购希拉格兰德铁矿亏损。因为央企在上一轮矿业并购中踩错了节奏,不对矿产情况进行仔细调查,中国海外矿业并购96%是亏损的。
紫金是少有的能在海外并购盈利的企业,这也跟陈景河独特的经历和紫金大股东的信任有关。很多人觉得紫金的海外矿山是巨大风险,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不清楚这个过程,为什么紫金矿业有这么海外矿山,而不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央企呢?
过去十年来,矿业公司共投入266亿美元,发现了29个新铜矿,仅勘测出1.4亿吨铜,勘测成本达190美元/吨,超过此前18年的13倍!“尤其是2013-2016年这三年,只发掘了九个新铜矿。”铜矿从发现到投入运营产出,大约需要20年时间,这个长周期意味着,过去十年的低发掘率将影响未来15-20年的铜矿供应。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当前的发掘速度,未来铜矿或将出现重大转折,况且未来铜矿的发掘率有可能会更低!
美元贬值长期趋势不变,今年是美元贬值第一年,后面还有8-9年呢,黄金还在5-8年的上涨呢。美元贬值周期,美元流出全世界,带动全球新兴市场的繁荣,而铜对于经济活动的敏感和长期供需失衡,也会持续上涨。
曾经有一个年份2007年国际石油涨价,中国石油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现在美联储印钞,美元贬值,黄金涨价,铜涨价,或许有一天中国最大的黄金铜生产公司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