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是个人研究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有观点, 仅代表个人立场,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
担心有人看不到最后,在开头就说下,我不是高位吹票,目前的价格个人也不会考虑介入,但疫苗行业(尤其是头部公司)从19年开始一直到23年都将是在研品种的收获期,又叠加了新冠疫苗的加持,所以未来三年整个行业的景气度应该不差,可以提前关注起来。
一、公司基本情况
1.1公司信息
成立时间:1995-07-20
公司所在地:重庆市
业务简介:公司系一家集疫苗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的生物高科技企业,主营的人用疫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现在售产品包括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喜贝康)、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喜菲贝)、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盟威克)、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盟纳康)等自主产品及统一销售默沙东授权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等所有进口疫苗。
业务结构:代理产品-二类苗:91.87%;自主产品-二类苗:7.89%;治疗性生物制品:0.02%
1.2证券信息
上市时间:2010-9-28
申万行业:生物制品
市值:3500亿+(2021.05.17)
1.3股权结构
实际控制人:蒋仁生50.11%
前十大股东比例
机构持仓
股东数量
1.4管理层
董事会成员
高管成员
高管薪酬与持股
重要股东交易
1.5员工结构
1.6分红与增发
1.7发展历史
1.8关注点
(1)公司虽然创立时间显示是1995年,但实际应该是在02年的时候被蒋仁生联合吴冠江(原二股东)等人收购后更名为智飞生物,在10年上市前完成了四次重组和一次外部资产并购(智飞龙科马);
(2)从股权结构来看,大股东蒋仁生及其亲属合计持股比例高达56.27%,除上市时融资过,后续没有再增发稀释过股权,19年起,尤其是20年~21年,随着股价不断创新高,也开始不断抛售减持;
(3)公司原二股东是吴冠江,从18年开始大手笔减持套现,持股比例已降至第五位,这个人是什么身份,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根据网上信息,是去二次创业,“互联网+预防接种”)
(4)公司管理层主要还是蒋氏家族的人,高管成员并未直接持股,是19年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增持了1600余万股,上市后仅13年推出过股权激励计划;
(5)管理层中,包括大股东蒋仁生在内,从学历和履历来看,都不能算做疫苗行业的学术科研人才,也许在过去,眼光比研发能力更重要;80后占比挺高,从全司人员构成来看,80后占比将近90%,90后占比50%,年轻化做得不错;
二、财务概况
2.1财务全景图
2.2财务摘要
2.3单季度数据
2.4关注点
(1)11~15年,公司营收基本没有太大的增长,在7亿上下,16年营收甚至同比下滑37.43%、净利润同比下滑83%,如果在16年那个时点看智飞,应该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短短三年营收就过百亿,四年净利润就增长10倍;
(2)17年是转折点,营收同比增长200%、净利润同比增长1229%,18年继续保持100%的营收增速;
(3)有一点比较奇怪,生物制品企业大部分财务费率一般都是负数,账面有息负债一般都为0,而智飞在年利润二十几亿的情况下,短期负债也有二十几亿,账面货币资金才十几亿;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主要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增加拖累了现金流;
(4)17年起,公司毛利率逐年下降,20年毛利率下降至不到40%,同期费用率也逐步下降;
三、业务构成
3.1业务介绍
(1)代理产品(在售)
(2)自主研发产品(在售)
(3)自主研发项目进展情况(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4)智飞生物自主研发项目进展(临床前阶段)
3.2业务数据拆分
四、行业分析
4.1HPV疫苗(代理业务)
宫颈癌常发生于女性宫颈部位,是致死率仅次于卵巢癌的恶性生殖系统肿瘤。全球范围内,每年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在50万例左右,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根据2019年国际肿瘤学会议(ICO)发布的《中国人乳头瘤病毒及相关疾病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1万例。
宫颈癌影响因素较多,但HPV(人乳头瘤病毒)为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种类繁多,目前已知HPV病毒种类超100种亚型,不过其中仅少数为高危型HPV病毒。HPV16和18是最主要的两个高危型HPV亚型,二者合计与70%的宫颈癌相关,而HPV31、33、45等其他高危HPV亚型与20%左右的宫颈癌相关,此外,HPV6、11等低危HPV亚型与肛门癌与生殖器疣相关。因此,对主要的高危型HPV病毒亚型注射疫苗,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
目前全球已上市HPV疫苗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二价HPV疫苗(HPV16、18),四价HPV疫苗(HPV6、11、16、18)以及九价HPV疫苗(HPV6、11、16、18、31、33、45、52、58)。二价、四价疫苗能够对70%左右的宫颈癌产生预防效果,九价疫苗能够对92%的宫颈癌产生预防效果。同时,由于包含了HPV6、11两个亚型,四价及九价HPV疫苗能够对肛门癌及尖锐湿疣产生预防效果,因此这两类疫苗也可以用于男性接种。
(1)市场规模
①默沙东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在2019年全球销售额高达37.37亿美元,仅次于辉瑞的13价肺炎疫苗。
②20年,国内市场以批签发数量计算产值分别为二价12亿(万泰8亿、GSK4亿)、四价57亿、九价65亿,合计135.45亿,1543万支、500万人,同比增长42%
(2)竞争格局
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全球默沙东独家,二价有GSK和万泰,目前在研进展较快的主要包括上海润泽(沃森生物)的二价HPV疫苗(已报产),国药成都所/北京所的四价HPV疫苗(III期),厦门万泰、上海博唯、康乐卫士的九价HPV疫苗也均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默沙东四价HPV独家垄断可以维持到22~23年年,九价HPV独家垄断可以维持到24~25年
(3)小结
①HPV疫苗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癌症(宫颈癌)的一种疫苗,而女性宫颈癌又是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癌症,HPV疫苗的意义和价值不可谓不大;
②从17年HPV进入中国起,目前批签发一共才3000万支,1000万人接种,而9~45岁女性有3亿多,16~26岁女性有7000万,再加上每年新增数量,可以说当下渗透率还是非常低的;
③即使是九价HPV疫苗,接种三针的费用不到4000元,相比于治疗癌症的费用和痛苦,相信大部分有这个经济条件的都会选择接种,所以渗透率的提升是大概率的;
④但HPV疫苗不是需要每年接种的疫苗,就涉及到存量人群消化的问题(我想着也是为什么明明产能不足却不敢新建太多的原因,一旦存量消化完,需求量会大幅下降),谁推出疫苗更早、产能更足,销售的规模就会更高。默沙东的四价和九价就胜在目前是独家品种,可以独享红利,根据券商的预测,年巅峰销售额能到200余亿,随后因为竞争者变多、价格下降等原因,年销售额将呈现下降趋势;
⑤相比于国外市场,国内目前适应人群上依然具备拓宽可能,比如增加男性适用人群,比如九价增加9~15以及26~45岁人群(默沙东研发适用人群为9-19岁和27-45岁女性的九价HPV疫苗,目前处于Ⅲ期临床,预计最快明年获批拓展年龄组);
⑥所以,综合来看,未来5~10年HPV疫苗依然会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大市场,上市公司里最值得关注的是万泰,九价已进入临床三期;
4.2五价轮状病毒疫苗(代理业务)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及儿童非细菌性严重腹泻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感染后损伤小肠上皮细胞,导致腹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每年约45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可预防的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婴幼儿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主要致死因素,主要感染途径为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根据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中国每年超1000万名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占婴幼儿总数25%,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婴幼儿死亡达4万例(根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估计,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死亡率为5~10/10万)
目前轮状病毒并无特效针对性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及使用口服补液盐治疗,通过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预防为主要应对方案。轮状病毒疫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目前在美国等国家已被列为一类疫苗,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接种率超70%,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目前为二类疫苗,接种率较低(8月龄时完成首剂接种率仅超30%)。
(1)市场规模:20年共批签发1079万支,产值约23亿,同比下降1.3%
全球范围来看,轮状病毒疫苗主要有默沙东的五价疫苗Rotateq和GSK的单价疫苗Rotarix,两者均为全球销售排名Top10的重磅品种。五价疫苗Rotateq于2006年在美国获批上市,上市后迅速放量,2019年全球销售额为7.91亿美元。单价人轮状病毒疫苗Rotarix于2004年首先在墨西哥和多米尼加获批上市,2007年推广至全球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Rotarix全球销售额达到5.58亿英镑。
(2)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已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主要有六种,主要包括默沙东的RotaTeq、GSK的Rotarix、中国兰州所的罗特威、印度的Rotavac和Rotasiil、以及越南的Rotacin-MI。我国市场已上市的主要有两种,默沙东的RotaTeq以及兰州所的罗特威。
兰州所的罗特威为单价轮状病毒疫苗,主要用于婴幼儿A群(G1)轮状病毒的预防,单支价格为172元,适用于2个月-3岁儿童。默沙东的RotaTeq为五价轮状病毒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血清型G1、G2、G3、G4、G9轮状病毒,单支价格为280元,适用于6-32周龄儿童。
与单价轮状病毒疫苗相比,五价轮状病毒疫苗保护范围更广,保护效力持续时间更长,接种方式依从性更好。兰州所的单价轮状病毒疫苗保护效力约74%,每次接种保护时间约1年左右,出生6个月到3岁每年使用一次,4-5岁加强一次。默沙东五价疫苗RotaTeq保护效力约90%,保护时间达7年,同时采用口服接种方式,6-12周龄口服第一剂,后续每次间隔4-10周。
由于各方面优势,默沙东五价轮状病毒疫苗上市后快速放量,占领兰州所单价产品的市场份额,批签发数量由2017年的79万瓶迅速提升至2020年的399万瓶,占比由2017年的13.3%提升至2020年的36.9%。
在研产品方面,目前兰州所的三价轮状病毒疫苗已经完成III期临床报产,武汉所的六价轮状病毒疫苗已进入III期临床(2~4年获批),武汉博沃的四价轮状病毒疫苗、昆明所的单价轮状病毒疫苗均处于I期临床阶段。
(3)小结
①该疫苗主要针对新生儿,所以长期来看潜在人群是逐步减少的,但渗透率有提升空间;
②虽然市场不大,但竞争格局良好,默沙东的五价虽然价格高些,但是优势也明显;
4.3 23价肺炎多糖结合疫苗(代理业务)
(1)市场规模:20年以批签发产值计算约34亿,1739万支,同比增长73%(疫情下的异常高速)
(2)竞争格局
已上市产品的生产企业有默沙东(智飞代理)、沃森生物,成都所、北京康泰民海、及已退出市场的赛诺菲
在研产品方面,目前科兴中维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报产,兰州所及智飞生物子公司智飞绿竹在研产品已进入III期临床,华安科创获批临床。随着在研产品陆续上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加剧
(3)小结
①23价肺炎主要针对2岁以上儿童以及高危(慢阻肺等基础疾病患者)人群和60岁以上老人,因为13价肺炎疫苗的推出新生儿一般直接接种13价,23价主要对象是60岁以上老人;
②这几年2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量高速增长,我觉得应该是政策推动,很多地方政府免费给65岁以上老人接种,当然另一方面供给端增加也有关系(沃森17年、康泰19年)
③默沙东的份额一直占比都不高,20年也大幅下降,在产品效果相近的情况下,国产疫苗更具优势(不论是价格端还是政策端)。智飞自己也推出了23价肺炎疫苗,临床3期;
4.4结核病产品
结核病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肺结核为最主要类型。结核病传染源为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菌阳性者,主要通过把含有结核菌的微粒排到空气中进行飞沫传播。全球约有1/4人口曾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结核菌可潜伏于感染者内体,当免疫系统减弱时发展为结核病,约5%-10%结核菌感染者一生中会患结核病患者,90%-95%的感染者不发病,亦无法传播疾病。
结核是全球最大的单一传染病杀手,全球每年约1000万人患结核病,每年仍有约150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人数位列全球单一传染病第一位(高于HIV/AIDS)。大多数结核患者集中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全球约有90%的结核病例集中于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菲律宾、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和南非等30个国家,约2/3的结核病患者集中于前8个国家。中国病例数全球第三,疾病负担沉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83万例,发病率58/10万;结核病年死亡人数3.3万例,死亡率2.3/10万。
(1)期望
2015年WHO提出结核病防控战略目标,1)2025年阶段性目标:减少75%结核病死亡人数,并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50%。2)到2035年,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死亡人数降低95%,发病率降低90%(110/10万发病率降低至10/10万),下降后的目标和当下低流行的国家,例如北美、西欧国家一致;
(2)现状
近年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年下降仅约2%,2015-2019年间,累计仅下降约9%,同期死亡人数仅下降了14%。WHO表示,若想要达到2025年死亡下降75%,需要通过更广泛的治疗覆盖,快速诊断技术和优化的治疗方案,进一步压低现有下降轨迹;2025到2035年,通过现有技术无法达到防控目标,必须要借助新的结核防控工具。
(3)措施
①政策推动
2018年联合国召开防治结核病高级别会议,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国家和政府代表参加会议,会后签署《联合国防治结核病高级别会议政治宣言》,强调2030年终止结核病目标。
2019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2022年发病率降至55/10万目标,并表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发病率高于55/10万的省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地逐级签订责任书,督促防控措施落实。
②费用支持
2006年至2017年,我国国家结核病防控项目预算由约1.6亿美元增至约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约为7%;2017-2020年间,国家结核病防控项目预算由3.8亿美元大幅增至超8.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3%,其中2020年预算较2019年同比增长31%。
③高危人群潜伏感染者干预是实现防控目标的必备途径
潜伏性结核杆菌感染(LTBI)是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据WHO数据估算我国潜伏性结核感染人数约为3.5亿人。LTBI患者中平均约5%-10%的人会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结核杆菌感染后患病的风险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免疫状况。
2015年WHO提出要在高危人群中系统性开展LTBI监测和预防性干预,并指出如果LTBI问题不解决,终止结核病目标不可能实现。
目前公司结核病产品主要由智飞龙科马负责,报产及已上市产品有3个,分别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宜卡)与母牛分枝杆菌疫苗(预防用微卡);在研产品3个,包括冻干重组结核疫苗(AEC/BC02)、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与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
(4)筛查结合潜伏感染者
①结核病现有主流筛查方法对比
现有筛查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皮肤结核菌素试验(TST试验)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但两种方法均存在不足,
公司开发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诊断试剂(宜卡)于2020年4月获批上市,相比于TST检测,其解决了TST阳性时无法区分阳性是由于接种了卡介苗还是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弊端;相比于IGRA,其EC降低了LTBI筛查成本,易于在基层大规模推广;
②潜在市场规模:根据券商测算,巅峰销售额可以超过10亿,主要取决于结核筛查比例以及EC检测渗透率两个关键指标。
截至2021年4月1日,共有北京、上海、河南、山东、湖南、四川、浙江、安徽等22个省级单位已中标挂网,其他地区招投标工作亦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5)预防
结核病预防方面,目前卡介苗(BCG)为唯一获批的结核疫苗。卡介苗主是由活的牛分枝杆菌研制的减毒活疫苗,在1921年首次应用。卡介苗只能预防几种小儿肺结核病(如结核脑膜炎),无法有效预防成人肺结核,而成人肺结核在全球结核病负担(及传播)中占比最多,同时卡介苗对结核杆菌潜伏感染(LTBI)无法起到预防性治疗作用。
公司自主研发的母牛分枝杆菌疫苗(预防用微卡)有望成为继卡介苗后100年来首个获批上市的针对结核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结核病疫苗。母牛分枝杆菌疫苗(预防用微卡)III期临床于2013年启动,2018年完成,入组人数约10000人,根据实验结果,预防用微卡保护效力超50%,符合WHO要求,目前已经报产并纳入优先审评。与传统卡介苗相比,母牛分枝杆菌疫苗适用人群更广,可用于15-65岁结核杆菌携带者等,并能够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者(LTBI)预防用治疗疫苗。
其他可能在国内上市的在研产品中,仅有康希诺的结核疫苗(Ad5Ag85A)处于I期临床阶段,竞争格局极好,目前不存在竞争产品。
不同券商的测算结果相差较大,30亿~60亿,主要取决于筛查出潜伏性结核杆菌感染者的人数(5%~10%的发病率),以及选择接种疫苗的人数。
(6)治疗
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治疗用微卡)为双向免疫调节制剂,可作为联合用药。该产品已上市,用于结核病化疗的辅助治疗。
4.5流脑疫苗
(1)国内流脑疫苗产品分类
(2)市场规模:一类苗价格便宜,虽然批签发占比高但产值很低,二类苗产值约13亿
(3)小结
①流脑疫苗接种对象为新生儿,新生人口逐年下降,潜在可接种人数是下滑的,但目前一类苗的占比很高,二类苗的渗透率有提升空间;
②智飞在19年以前有一款AC-Hib三联疫苗的独家品种,年产值应该有在10亿以上,但在19年4月由于疫苗在注册到期停止,原先预期是加紧研发冻干剂型替代水剂,但从20年的年报来看,这个事情应该没什么下文了。AC流脑疫苗和Hib疫苗在接种时间上有错位或者其他原因;
③在三联疫苗停产的情况下,公司的应对还是较为迅速的,20年AC多糖结合疫苗、ACW135多糖疫苗、Hib疫苗迅速放量,合计的产值也快有10亿,比三联苗销售略有不如;
④流脑疫苗中未来比较有看点的是ACYW135多糖结合疫苗,康希诺已报产,上市后对ACYW135多糖疫苗的销售有负面影响。
4.5在研大品种介绍
(1)四价流感疫苗
已上市四家(华兰生物、江苏金迪克生物、科兴生物和长春所),已报产1家(武汉所),临床Ⅲ期五家(智飞生物、上海所、赛诺菲、中慧元通、大连雅立峰),智飞的四家裂解流感病毒疫苗预计21年下半年获批,22年开始销售;
(2)四价结合流脑疫苗
目前全球已上市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赛诺菲的Menactra,GSK的Menveo以及辉瑞的Nimenrix。
在研四价流感疫苗项目较多,其中进度最快的为康希诺生物,目前已经报产,2个项目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分别由康泰生物与兰州所研发。智飞生物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处于II期临床阶段。
(3)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国内已上市的人二倍体狂犬疫苗仅有康华生物,在研产品中康泰生物已完成III期临床,即将报产,智飞生物及成都所产品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其他在研产品均处于I期临床阶段,智飞预计2024年上市
(4)新冠疫苗
3月17日,智飞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在中国国内紧急使用获得批准,成为国内第四款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此外智飞生物于3月1日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目前年产量3亿疫苗的配套生产线已经建立完毕
(5)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目前国内上市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由辉瑞和沃森生物两家企业所生产,国内多家疫苗企业都有PCV的布局,其中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进展最快的为兰州所和康泰生物,均进入III期临床阶段;而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只有智飞生物一家企业在研,根据公司公告显示,该项目于2020年12月29日正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公司研发的PCV15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涵盖了亚洲地区检出率最高的15种血清型,相较于13价肺炎疫苗多出22F和33F两种血清型,符合国内的优势血清型分布。
A股上市的疫苗公司基本都看了一遍,相对来说的确是智飞和康泰的管线是最丰富的,现在结出的果都是十年前种下的树,换句话说,现在种下的“管线”,都是五到十年后会结出的“业绩”,管线不可谓不重要。
五、业绩增长逻辑
5.1短期(1~3年)
(1)HPV疫苗渗透率尚低,四价和九价在独家垄断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保持增长;
(2)肺结核产品线,尤其是预防用微卡和宜卡随着推广有机会逐步放量,成为公司十亿级别的大单品;
(3)新冠疫苗目前已特批上市
5.2中长期
(1)Ⅲ期产品在23年前后将逐步获批,上市后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大单品如15价肺炎疫苗、四价流感病毒疫苗
(2)Ⅱ期产品,在25年后有机会陆续获批上市,如ACYW135多糖结合疫苗
(3)临床前创新品种,如带状疱疹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等;
(4)20年参股深信生物(10.189%股权),布局mRNA技术
六、估值
6.1业绩预测
(1)代理业务
双方协议约定,默沙东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供应及基础采购额,调整后如下:HPV疫苗2021年可上调至120.40亿,2022年可上调至135.96亿,2023年可上调至89.43亿(23年仅上半年);五价轮状病毒疫苗2021年可上调至13.00亿,调整后合计约为136.18、149.80、96.62亿元,以毛利率34%反推销售额为206亿、227亿、146亿(全年约325亿),根据推算,代理产品净利润率约为20%,则对应22年利润为45.4亿、23年约65亿;
(2)自研业务
肺结核产品(宜卡和预防用微卡):假设23年可以做到20亿~30亿,40%的净利率则利润为8亿~12亿
现有产品线(流脑疫苗、Hib疫苗等):20年收入12亿,假设23年恢复到19年最高水平13.24亿,则利润为5.296亿
临床Ⅲ期疫苗(十五价肺炎、狂犬病疫苗、四价流感疫苗等)
(3)兴业医药
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为394.72、486.02、365.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5.73、133.52、89.56亿元;
若不考虑新冠疫苗的潜在业绩增量,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为219.96、282.14、345.2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2.72、58.81、82.13亿元;
6.2市盈率PE
6.3击球区
§假设23年净利润可以达到80亿,按50倍PE则市值4000亿、按40倍PE则市值3200亿,最新市值已经有3300+亿,如果不考虑新冠疫苗对利润的增厚,目前的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三年。所以,目前的股价肯定是包含了极大的新冠疫苗预期,那么问题来了,新冠疫苗今年可以赚多少钱?未来几年是否会常态化?常态化+竞争充分的情况下产值和利润率是否可以维持?该给到什么估值?2000亿以下可以考虑介入,1600亿的话赔率就挺高了。
目前3500亿的市值,如果算上新冠疫苗的利润,也许还会继续涨,涨到4000亿、5000亿甚至更高,但这个不是自己认知和体系内的钱,赚不到就放过吧。
我目前的体系和策略是覆盖更多优质的公司(以医药类公司为主,近期购置了多本医药类书籍),等待价格到击球区,买入、持有、卖出(泡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