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微创医疗机器人向证监会国际部提交了境外首次IPO审批材料,,一旦获得受理通过,预计最快两个月内微创医疗机器人将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这一消息也坐实了近来“微创医疗机器人放弃科创板,转向港股IPO”的传言,不禁为科创板感到惋惜,继互联网巨头后,又错失了这个中国医械行业核心资产。
要说微创机器人上市背后最大的赢家有谁,高瓴应该是跑不掉的。
微创医疗机器人于2020年9月完成30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引入了包括高瓴资本、CPE、贝霖资本、远翼投资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战略投资者,投后估值225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高瓴持有微创医疗机器人超8%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一、“医生的新玩具”,手术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如果要探讨未来十年改变医生最重要的工具有哪些,手术机器人当仁不让。
手术机器人目的并不是代替手术医生,而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拓展医生的手术能力、提高手术质量、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同时,手术机器人是集医学、机器人学、机械学、生物力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交叉研究领域,行业技术壁垒极高。
如手术机器人可起到临床关键辅助作用,以普及度最高的腔镜手术为例,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操作比人更稳定,腕式器械提供狭窄空间下的高灵巧运动能力而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此外,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手术机器人结合远程诊疗或可推动基层手术能力的提升,优化医疗系统资源分配,长期来看具有重要价值。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起步较晚的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拥有极其广阔的前景。
据《全球手术机器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8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31.0亿美元增长至4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手术机器人规模将以19.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可达到11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反观国内,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35.7 亿元,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手术机器人装机数量只有美国的2.6%,意味着中国机器人可提升的空间大,市场相当广阔。
二、全球巨头直觉外科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
说到手术机器人,不得不提的是全球行业巨头直觉外科旗下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系统分布在全球66个国家,截至2017年6月30日,有超过4100台达芬奇机器人被安装在世界各地的医院,其中2703台在美国,698台在欧洲,538台在亚洲,其余210台分布在世界其他地方。
经过多年临床证据积累,达芬奇机器展开在妇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和头颈外科的应用,装机量不断增长,上市来复合年均增长率近30%,全球手术数量截至 2019年已累积超过720万例。
我国于2008年7月批准了第一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19年国内达芬奇累计装机量约140台,在中国香港地区装机8台,共累计手术量达12万例,基本上每30秒就有一位达芬奇主刀医生开展一台达芬奇手术。
装机费按单台2000万计算,在中国销售近30亿,开机费3万计算,累计赚走36亿耗材费,这还不包括维护的费用。
那么,直觉外科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仅仅是收装机费和开机费吗?
它独特的“刮胡刀+刀片”商业模式堪称杀手级:耗材智能锁死策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使用时临时安装到机器人上面。每条机械臂使用10次后便不能继续使用,机器人就会自动锁死,必须更换新的机械臂后才能重新开机。
机械臂的价格国内大概每条10万人民币,而每台手术平均至少要使用4条臂。从2009年开始,公司的配件及服务收入超过系统销售收入,未来这种趋势还会持续。
可以看到,经常性收入占直觉外科收入的7成左右。2020年直觉外科耗材收入24.55 亿美元,经常性收入(耗材收入和服务收入)已达 70%,这一盈利模式使得业务增长具备可持续性,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微创机器人,何以成为独角兽?
微创医疗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目前已完整地覆盖了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医疗机器人产业化战略布局。
多条产品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微创自主研发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2019年11月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完成了首例前列腺癌根治“金标准”手术。今年1月,顺利完成50例机器人辅助泌尿系统肿瘤手术临床试验,有望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在国内上市。
腔镜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最重要的研发方向之一,被誉为医疗器械领域的航空母舰。在美国和欧洲,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有望取代腹腔镜手术和开放式手术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解决方案,同时这种手术也是最能体现腔镜机器人手术临床价值的代表性术式之一。自2000年开展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的前列腺癌根治术以来,美国超过85%前列腺癌根治术由机器人辅助完成。
国产的“图迈”,让市场看到了打破达芬奇机器人垄断的曙光,国产器械的性价比优势人尽皆知,通过优势的机器臂或耗材价格和微创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微创机器人可以迅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这个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除图迈之外,公司还有3个成功豁免临床、进度国内领先的产品,分别是在蜻蜓眼DFVisionTM三维电子腹腔镜系统、医用内窥镜冷光源和在SkywalkerTM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前景同样不俗。
而微创管理层在近期调研表示:“我们复盘了达芬奇的发展历程,但发现微创的手术机器人没有对标的,微创目前腹腔的三个都有,达芬奇的主要泌尿、妇科,微创的图迈一个就对标达芬奇了,今年到明年初预计3个机器人上市,国家目前很重视这行腹腔镜机器人的骨科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和配置证放松也是大势所趋。对于高性价比的机器人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临床上国内的机器人公司可以快速响应反应。医生对图迈机器人反应不错,虽然和达芬奇还有点差距,但是是国产第一的梯队。图迈机器人的销售团队也是挖了达芬奇的。产品迭代后续也是可以期待。”
据国泰君安预测,微创医疗机器人2030年预测实现营收68.86亿元,净利润20.66亿元,估值达1239亿元,有望成为微创旗下估值最高的子公司。
Ps:微创机器人,你要的酒和故事,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