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错杀了,被低估的成瘾性消费龙头,其潜力远超市场预期
时间: 2021-09-29 09:30 电子 收藏


昨天的文章里,《价值事务所》简单给大家点评了一下思摩尔国际本次的半年报,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市场对思摩尔的几大疑问。

目前,思摩尔的市值受压制,主要源自市场的两点担心,一是国内关于电子烟政策的不明确,二是公司现在取得的成就全得益于下游品牌商几乎所有产能外包,未来随着品牌商坐大(自建产能)/竞争加剧(比亚迪等入场),思摩尔是否还能拥有如此强大的话语权(毕竟,从昨天的文章来看,一众品牌商几乎是思摩尔的打工仔)。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二点,公司和大客户的深度捆绑是否得以维系,因为,第二条明确了,我们才能知道,公司估值底部在哪里(海外业务的确定性),从而明确,最差的情况下(国内不明朗),公司能差到什么地步。


01 思摩尔的核心逻辑

思摩尔能拥有这么高毛利率,和几大客户深度捆绑,一些头部品牌几乎全让思摩尔做供应商,其核心原因在于公司的陶瓷雾化技术。


不过这项技术,目前看起来好像并不稀缺,至少,在思摩尔推出后这一两年里也陆陆续续有别的厂家推出了,甚至,在看到思摩尔大赚特赚后,比亚迪也通过比亚迪电子切入电子烟代工厂,并且对外声称自己也拥有陶瓷雾化技术。

那么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思摩尔是靠什么绑定大客户的,未来还能靠这些绑定得住嘛?

我们知道,一款电子烟的体验好不好基本由两点决定,一便是烟油,二便是雾化设备。

其中,烟油基本由客户提供,而且很多国家对烟油也有管控(比如尼古丁含量不能超过多少),这个方向,和工厂基本没关系,工厂能决定的,便是雾化设备。

所长认为,目前的陶瓷雾化技术,难度不在于能否做出来,而是,能否在避免专利侵权的前提下做得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举个例子,在医药行业,一些海外药企,当他们有新靶点发现的时候,基本会第一时间申请专利,国内的药企看到海外有什么新发现便会去快速跟进,但他们必须要绕开人家专利,可人家也不傻,海外药企申请某靶点专利的同时,基本会将类似的结构摸个遍,有同等效益的结构基本都会一块申请专利,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采用最快跟随策略做出来的创新药,能做到和海外原研头碰头疗效一致的非常之少,更多的,做出来的,都是me worse(我比你差)。

同样的道理,放在思摩尔身上,一个字不用改。思摩尔作为陶瓷雾化芯技术的开创者,申请了无数专利,其他的企业想要做出类似的技术,必须绕开思摩尔的专利,因此,很难做到终端效果与思摩尔一致。


其次,有了技术是一方面,能不能稳定的量产,又是另一方面,思摩尔作为全球头部的电子烟代工厂已经很多年了,其长时间大数量的生产,实际积累了许多know-how,比如,我们看到的是电子烟烟杆,没看到的是,这烟油如何在烟杆里变成气溶胶,如何可以做到稳定、可控、安全的输出。

尤其是安全,划重点、敲黑板!安全也是海外监管部门以及海外大客户们首先考虑的因素。

要做到气溶胶安全、可控稳定的输出,这背后涉及到的是通过种种配方和工艺控制陶瓷的微观结构、通过厚膜印刷工艺来改善微观应用、通过对空气动力学的精细设计等等细节最后才能实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思摩尔在用自己的雾化技术做电子烟的同时,也在进军医疗行业。

还记得所长之前给大家介绍的呼吸药市场么?

大家随便去一家医院开雾化的药,不难发现,几乎清一色进口,国产的很少很少。

为啥?大中华啥都能仿制,为啥不仿呼吸药?

因为它实在是太难了!对药品的颗粒直径要求太高了,以至于很难有公司能做得到。即便能把符合规格的药做出来,便携式雾化药的喷瓶也完全仿不出来,所以,在呼吸药这个市场上,老外可谓赚足了咱中国老百姓的钱。

而思摩尔的雾化技术,那简直了,能把电子烟的溶胶很稳定、安全的送入人体,自然也能把药品送入人体,所以,思摩尔自己都说,目前在同国际/国内的一线大药企合作雾化给药技术,包括抗病毒、止痛、炎症相关,之所以现在还没体现出来,是因为做医疗器械是需要取得一定资格的,认证就需要3-5年时间。

除此以外,所长相信,雾化这个技术,做好了还能干很多事,不仅仅是做个电子烟、做个呼吸药。

好了,话题扯远了,咱们拉回思摩尔。正是因为技术领先、专利完整、积累了大量生产中的know-how,公司的雾化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如果大家去看悦刻的电子烟,烟杆上就会有“FEELM”这个标识,这个标识已经成为了一个C端品牌,如果没有这个标识,消费者会以为不是正宗陶瓷芯,就好比最棒的电脑上一定要有“intel inside”一样,思摩尔的“FEELM”已经从B端走到了C端。

所以,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陶瓷芯,但还没有任何一款能挑战“FEELM”,这也是为什么思摩尔的客户捆绑能力这么强的原因。

此外,作为品牌方来讲,尤其是国际大品牌商,他们对产品的连续性要求极高,由于不同的代工厂做出来的烟杆可能带来产品的一致性差别(比如一个厂家的雾化体验很好,另一个稍微差一点),这就肯定不行,所以,就加大了二供的难度。

我们可以看到,在服装、在CXO领域,很难有哪个代工厂能拿到某品牌方较大的订单,正是因为品牌商要加大自己的话语权,当然也有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虑,但电子烟,在思摩尔这,就形成了品牌方绝大多数的订单都要给到思摩尔的局面……


02 思摩尔的底线在哪里?

好了,我们看完思摩尔的核心竞争力以后,再来看,思摩尔的安全边际在哪里,便很清晰了。

思摩尔是靠接海外订单起家的,近些年,随着内陆市场的崛起,才开始逐渐有了大陆订单。

即便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思摩尔的订单有一半来自漂亮国,而漂亮国的政策,基本已经很清晰了,公司也是全球首个被FDA验厂的电子烟生产厂家。

我们看公司的海外大客户们,主要有英美烟草VUSE、NJOY(漂亮国的一家烟草商)、日本烟草,甚至根据公司近期的纪要显示,帝国烟草等全球头部烟草集团都已经成为公司的客户。

这意味着,海外监管清晰,公司和海外大客户(基本都是传统烟草集团,全球十大烟草集团,六个都是思摩尔客户)通过如独家工厂、定制化产线、陶瓷雾化技术独供的方式深度捆绑。这部分海外的业务,其实给公司构建了一个估值底部。

假设,退一万步,国内市场被彻底堵死了,电子烟直接被禁止,思摩尔也还能有海外稳定增长的订单,因为,雾化吸入方式比传统燃烧纸烟更健康、更环保,甚至对于年轻人来讲也更酷。

随着电子烟渗透率的提高,思摩尔的业绩增长有保障。

而国内,咱们给看成一个弹性市场吧,不过,一刀切完全禁止目前来看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现在说的是监管,只要沾上监管,就说明,行业会保留。

所长讲两个可能的方向,一,和传统纸烟一样,由中烟专卖,不过,思摩尔是代工厂,又不是品牌方,思摩尔能给品牌商代工,为啥不能和中烟合作呢?

二,不专卖,但会给整个行业予重税,但税这个东西,是由消费者和品牌方共同承担的,上游代工厂能承担的税率并不会很高。


03 最后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市场有点过于悲观了呢?

评论
    表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