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薄弱,编造需求,一博科技也玩资本套现?​
时间: 2021-09-29 15:45 计算机 收藏


1978年,美国大企业流行内部创业,通用电气、杜邦、3M等大型公司都采用内部创业提升公司竞争力。

1998年,任正非从美国取经归来,觉得这个制度挺好,也在华为内部推行。当时,华为营业收入已经突破100亿,人员、组织叠床架屋,创始老员工拿着高额股票分红,却不想干活了,所以任正非想,要不试试内部创业、激发热情?

结果,曾经帮华为研发交换机、拿下高额订单并抢占海外市场的天才少年李一男,也要辞职创业。据说,任正非百般挽留、甚至动用所有副总裁以上高层出面说情,李一男不为所动。最后,任正非只好设宴饯行。

李一男不负众望,2001年成立的港湾网络,到2003年,很快就把销售额做到12亿元。

但李一男也做了很多激怒任正非的事,比如,挖走华为大批研发骨干,比如,和华为研发人员成立公司窃用华为研发成果,再比如收买华为市场人员、让这些人避开目标客户。

2004年,从思科官司中脱身的任正非发现,李一男的港湾网络已经是华为的大威胁,大量从华为挖人和盗用研发技术也令任正非愤怒,于是专门成立打港办:只要是港湾网络的客户,哪怕亏钱也要抢过来。

经过持续的消耗战后,李一男的港湾网络扛不住了,只好接受华为的收购,李一男的人生也开始走下坡路。

内部创业不行,那外部创业呢?

实际上不少华为工程师离开华为后,凭借在华为学得的技术手艺创业成功。

2003年,汤昌茂、柯汉生等人设立的深圳市一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华为外部创业。汤昌茂1998年到2002年在华为干了四年工程师,柯汉生时间短一点,2001年开始在华为做过一年半的工程师。

不仅如此,汤昌茂、柯汉生还特别喜欢招揽华为出来的工程师,这一点与李一男差不多,但因为一博科技主要业务是PCB即印刷电路板,不直接威胁华为的利益,所以任正非没有干预。从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到,王灿钟、郑宇峰、朱兴建、李庆海、吴均都有在华为担任工程师的经历。李庆海还跟着李一男在北京港湾网络创业过,从2001年一直干到2006年直到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但是,李庆海却没有跟着李一男回到华为,而是加入一博科技。

七个人中,汤昌茂年龄略大一点,1973年出生,今年48岁,其他都在1976年到1978年出生。有趣的是,七个人在进入华为之前基本都已经工作过,而不是应届生直接进华为,可能后来创业也与这个经历有关?华为是一个完整的框架,技术实力过硬,但工作也非常细分,如果一开始就进去,很可能看不到生意是如何运作的。汤昌茂、柯汉生等人在外面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这些公司技术实力不如华为,但小公司很容易看到整个业务的运转。随后汤昌茂、柯汉生、王灿钟、郑宇峰、朱兴建、李庆海、吴均等人在华为学得了技术,足以独当一面,就有了创业的资本了。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7人差不多同一时期在华为工作过,但并非2003年一起出来创业,除汤昌茂外,基本都在其他公司干过一段时间。李庆海直到2006年才加入一博科技,吴均加入一博科技时已经是2010年,即便如此两人也都拿到了股权,可见华为的股权分红激励对曾经员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华为员工出来抱团,按说技术上过得去,却也遭遇过失败。

小米自主研发芯片,松果处理器澎湃S1,邀请一博科技团队参与。一博科技参与了早期研发、测试测验、制板甚至到贴片。但最终我们可以看到,小米还是用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可见说到尖端技术,一博科技也缺少硬本事。

实际上一博科技只能为煤矿机、中联重科这些生产机械的企业做简单的PCB电路板设计,客户也较为分散,三成左右的客户是2万元以下业务。2010年一博科技进入PCB电路板制造环节之后,业务才真正开始起飞,但10万元以下的客户占到70%,也就是主要是零散客户。一博科技说白了只不过是稍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硬骨头的尖端突破还是啃不下来的,也就是郑煤机、中联重科这种搞机械的实在不懂电路,才会把大量生产订单给一博科技。

从员工构成上,也可以看出一博科技实际上依靠低人力成本赚取利润。一博科技员工是专科702人,专科以下368人,相反,本科以上只有342人。那难怪做不了尖端研发,也就能做一点简单电路板的布局、仿真,然后买电容、电阻做一点焊接业务。

实在有点对不起华为出来的光环。

目前一博科技业务主要是加工制造,设计业务的占比只有20%左右。总体来看,这家公司不能视作电路板设计研发公司,而应该看做加工制造公司。

除了技术上的不足,一博科技财务管理规划也较为混乱。随着收入的增长,一博科技的应收账款与存货也不断上升。在财务管理上,一博科技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那么一博科技缺钱吗?

实际上一博科技陆续融资有2亿左右躺在账上买理财,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有1.94亿元。为了募资,一博科技甚至编出了一个融资计划,声称PCB印刷电路板研发设计中心需要1.2亿元,PCBA印刷电路板生产线需要6.8亿元。如果真需要这么多钱,一博科技是怎么运营起来的?

2020年一博科技销售额将近6亿元,但是公司硬件设备主要就是一人一台笔记本,总值一百来万,再加上电路板仿真软件50多万元,这就是研发设计的主要依靠了。2010年进入电路板生产后,陆续在外入股增加生产线,目前合并也就1亿元出头生产设备。那么研发中心1.2亿元、生产线6.8亿元,怎么看都像是为了融资编造出来的需求,真有这个需要,那将近3亿现金为何放在账上不用?

或许是为了背后的资本套现?其中中金的关联方晨道投资2020年6月突击入股,而中金恰好是一博科技的保荐人,实在有点吃相难看。

华为出来的创业人员,不在技术上力求突破,也来玩资本套现了吗?

评论
    表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