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力场君与一位深研宁德时代的研究人士,做了一次探讨,现将几个力场君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梳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Q: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业务线毛利率持续下滑趋势,原因是什么?
A:动力电池毛利率下降是个长期趋势,既有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原因,也有竞争激烈导致产品售价跌价的原因。下游客户都要求动力电池降价,宁德时代也想转嫁一部分跌价压力到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那里,但是上游的锂、钴基础材料本身也比较缺。
力场注: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业务线毛利率,在2016年到今年上半年为44.84%、35.25%、34.1%、28.45%和26.56%
Q:动力电池能否做成标品?不同客户售价是否便于比较?
A:电池不是标品,每家要求都不一样,价格比较难比较,有的客户还会要求单独产线生产。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比国内的更大,但是海外客户对产品品质性能要求更高,审核也更苛刻,电池厂话语权反倒是更弱。
Q:电池成本下降有哪些方式?
A:动力电池降成本大概在几个方向:首先是物料成本,这个包括同规格原料,和供应商采购价格价格都比同业低一点,因为宁德时代体量比较大,采购方面会有一定优惠;同时在物料品种选择方面,宁德时代选择相对来说差一点的材料,或者说是不那么贵的配方体系。
其次设计方案上也可以降成本,比如说尽量减少铜铝箔的留白区面积。制造环节的良品率、生产节奏、工艺改善也可以降低成本,最后还有芯片、能耗这些成本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Q:宁德时代的产品售价和成本与同业相比是什么情况?
A:动力电池售价一般用元/瓦时计算成本。宁德一般报价比友商还会相对高一些,这其中包含了一定的品牌溢价;成本则比友商大概低10%或者再少一点。
为什么宁德时代能够做到材料采购价更低,而售价更高?本质还是因为体量足够大,能吸引更多人加入研发团队、提升技术水平。另外体量大,在开发一个新技术,就可以应用到很多个项目上,研发成本就能被摊薄到很低;其他公司研发一个新技术,在项目上应用得少,研发成本摊入就会很高。
Q:是否存在客户想拿宁德时代的产品而拿不到的现象?举几个丢单子的案例?
A:基本没有。宁德时代在上游供货很紧的时候,对下游客户基本都没有涨价,这就让其他竞争对手很难受了。目前客户想拿宁德时代的产品,肯定能拿到,但是供货周期要多久就不好说了,但是还是能够给到。
丢单子的情况也存在过,比如说跟孚能竞争戴姆勒的电池供应项目,核心原因是宁德时代内部重视度不足,报出的价格高、性能也没有压倒优势;之后宁德时代姿态就放低了一些。
还有就是雷诺日产的项目,宁德时代丢掉这个单子,一方面因为对混动不重视,当时觉得全电动市场空间大,就不是特别关注。正好欣旺达的产品路线以混动为主,挖了很多人、集全公司之力做这个项目,到现在还是最大的海外项目。
此外也有LG、SK这些客户的单子,对应的产品成本高、给的报价反而低;而宁德时代现在比较重视利润,在量不大的情况下不会愿意给较低的价格。这与企业不同时间的经营策略有一定关系:一开始是全亏钱卖、靠特斯拉项目输血,后来赚国内的钱、亏钱卖给国外,现在给国外也要赚钱了。
Q:扩产计划是怎样制定的?
A:扩产一般就是基于企业自己预判,主要根据下游采购需求增长的预判情况。客户一般会给他们自己的预判,每年增加多少量;不过这个一般只能参考,每年都有主机厂项目预估很大的量,开发完之后没量。比如欣旺达,一会儿拿这个项目、一会儿拿那个项目,主机厂都给出了很大的预期,结果主机厂要么自己销量不行、要么自己内部调整,最终上不了量。宁德时代现在规划到2022年要到350GWh以上的产能,但也有压力。
Q:关于比亚迪的软包铁锂怎么看?
A:个人判断软包不占优势。原因是软包和方形相比,耐腐蚀性比较差,电解液对聚合物还是有溶胀作用,铝塑膜里面是聚丙烯PP热熔了之后对电解液耐腐蚀性比铝壳差;另外电解液里面有氟化氢,也有腐蚀性,所以软包就有漏液的问题。
另外有个电池产气的问题,也就是电池鼓包的问题,软包产气严重的话就会鼓包;但软包也有好处,就是单个电池能量密度相对高一点,单个电池成本会低一点,也是铝塑膜便宜一点;方形壳子厚重贵,但是性能确实好一点。
Q:宁德时代的研发方向主要是给客户还是企业内部?
A:研发分为项目开发和前沿开发,项目开发根据客户要求做,前沿没有明确需求。公司95%以上的研发都是有客户明确需求的项目做。
Q:三元和铁锂占比怎么样?对未来如何判断?
A:现在是差不多一半对一半的样子。尽管铁锂有低温的问题,宁德还是想推磷酸铁锂,毕竟电池利润越来越薄,铁锂的成本更有优势;但是磷酸铁锂还有个回收的问题,之前铁锂应用不多,主要是因为有补贴能量密度等,铁锂电池的需求一直被压着。
但是现在国家要求电池必须要回收,整车厂把这个事情转嫁给电池厂。宁德时代现在在邦普搞了磷酸铁锂回收的事情,单纯回收铁锂利润空间非常低;三元回收有镍、钴等高价值资源,但是毛利也很低、差不多只有16%,铁锂回收则基本没有什么利润,海外LG、三星、松下都以三元为主。总体来看,两三年甚至看到五年,磷酸铁锂都很强势,但长远看三元还是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