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股东会议纪要解读】
作为mRNA新冠疫苗研发、生产的领军,沃森生物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广大投资者的心。我们作为沃森股票的持有人,对沃森和疫苗市场的动态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先看2021年12月公司的四则公告:
A.1210投资建设【13价+四价流脑】多糖结合疫苗扩产公告。
玉溪沃森决定新建一个13价肺炎结合疫苗原液的新疫苗生产大楼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成后,每年规划年产能为13价肺炎结合疫苗原液和制剂 3,000万剂原液+分包装,以及1,000万剂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的白喉变异蛋白(CRM19)以及白喉絮状物52,500万Lf。
流脑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全球有四价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生产上市的厂家较少,市场空间较大。玉溪沃森开发了ACYW135-CRM197——四价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目前已经进入III 期临床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试验阶段。
这是公司在为“全面国际化”战略落地,做好两种结合疫苗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准备。
B.1210公司为北京沃森贷款提供担保的公告。
北京基地原规划为重组蛋白的新冠疫苗、9价的生产线。目前还未有变化。
C.1218公告上海泽润增资,旨在加快推进上海泽润 HPV 系列疫苗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上市进程。
闻闻,HPV2产业化加速的味道是不是越来越浓了?
D.1228公司收到马来西亚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具体情况如下:发明名称: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L1的编码基因及其用途。
本发明专利此前已获得俄罗斯、美国、墨西哥、印度、巴西等多个国家的专利授权,并已应用于上海泽润相关产 品的研发。
想想公司做这些专利布局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更大的国际化?
【纪要解读】
---关于新冠疫苗---
1、mRNA三期临床国外正常推进,目前入组8000-9000人,总体按计划在走,入组随着疫情演变带来一些困难,没打过疫苗的人越来越少。
回顾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也表示,整体接种率太高了,不管是国内,招募和入组比较慢,在大城市比较慢,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接种率已经比较高,中小型城市在慢慢开点。国内三期数据预计在今年年底能够出来,国际数据,按照最新的会议精神,估计要2022年一二季度才能出了。
2、国内序贯云南已经完成,广西那边在加速了,完成后需要检测血清。报告需要等中检院检测后进行报告分析,公司也会联系其他机构进行检测,抓紧把数据检测出来,春节前应该能有检测结果,争取春节前国内的数据出来,提交相关EUA。
序贯进展还是比较喜人的,上次会议还说临床申请方案正在持续和卫健委沟通,现在云南都完成了,广西也在加速中,检测结果、数据将在春节前出,希望进展顺利。
关键是序贯接种在多国的数据表现优异。德国卫生部长Karl Lauterbach近日表示,由于Omicron变种更具传染性,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将需要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国内对第四针序贯的期望值很高。
很多人反馈,说太慢了,以后没有机会了。我们想说的是,事物的发展不是在真空中的理想态,沃森面临着接种率过高、国内评审保守的环境。饭要一口一口吃,急不来。从最近西安和浙江的疫情来看,未来国内和国外的疫情有可能就像打地鼠的游戏一样,不知道哪天哪城又塌陷了。
即使以后新冠疫情感冒化,沃森的新冠疫苗也是最好的选择。
3、从国外的mRNA疫苗来看,发热问题是普遍现象,国内相关部门对这个相对认知较少一些,所以相对来说谨慎一些,从国外临床的反应来看,没有听到墨西哥、印尼和菲律宾反馈沃森的疫苗发热是个问题,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这继续验证了管理层的话,从数据的情况来看,原始毒株不输于moderna和biotech,在应对变异株方面是优于他们的。我国的疫苗技术是杠杠的,虽然起步晚,但是一直在不断追赶中。
4、重组蛋白和腺病毒国内的一二期也结束了,在等中检院的检测结果再出报告,也在积极开展序贯试验。沃森也在准备三期临床开展,会结合疫情的演变来把握三个产品的节奏,除了新冠这三条技术路线更是平台,希望能开发新冠疫苗以外能把平台建设起来,为其他疫苗和产品做布局。目前沃森的重组蛋白和腺病毒的疫苗数据都是同行目前最好的。
重组蛋白和腺病毒路径慢于其他公司,我是建议大家不要期待这个还能在国内赚多少钱,即使数据是同行中最好的,主要还是看出口。最重要的是公司未来可以充分利用好开发平台,在该路径上研发新的大单品。
我们再回味一下21Q1管理层的表态:公司的弱项是联苗。现在公司锁定的是五联六联,但是品种上沃森是有所欠缺,现在单苗的申报和审批可以和联苗同时进行。所以未来在病毒疫苗(比如乙肝上)可能会有所突破,这就是给联苗做基础的。
5、针对变异株,原疫苗抗原设计好、剂量足够高、抗体的综合滴度够高,对变异株就有较好的效果,这是国外的大公司的策略,沃森也会借鉴,首先沃森会先做好第一代疫苗,同时密切跟进变异株,国内的疫苗厂家也都在做积极准备。
关于变异株,意思就是只要把原疫苗,加大剂量就有效了,国外也是这么干的,所以沃森会做参考,针对加剂量和针对变异株研发,两个方面入手。
---关于13价疫苗---
6、13价产能扩建新建生产车间和原车间优化,半成品、原液、蛋白载体都做了新的规划,为国内外市场做准备,国内市场有机遇也有挑战,国内因为疫情对疫苗的重视度更高,挑战是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因为疫情医疗资源被占据,疫情对13价的影响还是很大,明年还是很有信心,友商上来可以共同做大国内市场,把蛋糕做大。国际市场有出口基础,这两年公司在国外做了很多国家的工作。
7、13价国内是辉瑞打好了基础,沃森今年实现了增长,而且幅度也不算小,市场需求来说还有足够的增量空间,国内市场沃森的HIB、23价、到现在的13价,大家如果了解疫苗市场,沃森的品牌和销量,在疾控医生的口碑,沃森都是有口皆碑的,国际市场就更别说了,沃森的机会很好。
8、出口摩洛哥的订单进展,李总说:摩洛哥已经拿到了当地的注册了,可以向摩洛哥卖货了,但受到疫情影响和航运方面影响,发货收货时间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康泰13价上市了,现在是三家公司竞争,格局相对比较好,没有那么激烈,主要是国产两家去蚕食辉瑞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但是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13价的业绩会受疫情影响,主要是CDC的接种医生数量有限;冷链库有限。全国全部CDC的工作目标:首先新冠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其次新冠疫苗的接种,再次保一类苗,最后才是二类苗。整个二类苗的老产品都有下滑。也有好消息,就是摩洛哥可以销售了,业绩估计在一季度有反应,未来将会继续有产品出口。
国际化!国际化!国际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明年沃森的重点逻辑是国际化。重点产品就是13价,之后还有四价流脑和HPV。
---关于HPV产品---
9、二价HPV前期工作按照CDE要求完成,材料已经提交完了,等待审评和审批,大家可以关注网站披露,公司如果有信息也会披露,HPV已经做好了销售准备,政策、策略、人员都已经到位,产品获批就展开生产和销售,希望明年能为公司贡献业绩。
10、公司营销方面,广东HPV时间已经达到了,广东HPV三年6个亿每年2个亿采购,只要批文拿到,3月左右,就可以纳入到广东采购目录。沃森已经接洽了相关LD了,沃森会被纳入采购的名单里,要等明年三月份才能确定下来。(11月初从销售团队得到的消息)。四川采用补贴的形式。沃森会积极参与其中,贡献疫苗企业的社会责任。
上一次会议上,管理层表示:二价HPV预计21年内能拿到证,22年1季度做准入、批签发,2季度在市场上看见产品;二价HPV销售规划—两条腿走路:政府+销售推广。
今天的进度没毛病。销售提前准备好,只欠批文。21年年内拿到证,现在估计有点悬了。我们也要理解,这也是管理层难以掌控和预料的地方,因为当下CDC的工作重心是新冠。我们作为股东还是要有同理心,冷静看待,换位思考,为了国泰民安,我们耐心多等一会。
---关于公司竞争力---
11、沃森对新技术、新产品,过去十年沃森都是瞄准国际市场的先进产品发力,做进口替代,13价和HPV就是案例。在多糖和蛋白载体的平台积累比较厚。泽润重组蛋白也在发力,对标的是国际的。这次新冠以后也在mRNA上布局,在腺病毒和mRNA上加大力度,沃森在5年前已经和国际巨头有深入的接触,有关注这个技术,所以在去年能推出来,未来会和mRNA的多个公司进行合作,布局其他产品,不仅仅是艾博一个,也可能会和B、M、curevac等国外公司合作,在技术工艺上优化、加帽、修饰等沃森都在布局,沃森在围绕mRNA关键产业链环节布局。
没有发生新冠之前,国际是四大巨头+N的公司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新冠疫情之后,喜忧参半,国内疫苗机会和挑战的话是提供高效的疫苗,我们如果能跟的上,就能在国际市场树立我们的疫苗品牌。新冠疫情颠覆了疫苗企业的格局,moderna、拜恩泰科等以前是做mRNA的企业,现在通过新型的研发型公司异军突起,传统的疫苗企业优势可能会被衰减。公司认为技术创新更重要。沃森在研发创新、国际化方面的战略布局和执行努力,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公司成为国际疫苗企业的希望。
---关于资金、股权问题---
13、关于资金和资源这块,根据相关规定来有效的分配资金使用和调整公司战略的取舍,希望得到股东的支持,要相信沃森的团队和决策,公司也在反思,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未来多与投资者和股东加强沟通。
14、15年投资者提问,股权分散问题,沃森从创业开始,股权就分散在技术团队,后来引进了一些人才分散了一些持股分配,沃森现在是全员持股,核心团队持股,不是多大的困惑,沃森这样一个以高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资源,团队的激励公司会做一个长期的工作。
建议童鞋们抓主要矛盾,看核心逻辑。最后再强调一点:沃森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是新冠疫苗,忘掉新冠,多关心沃森传统疫苗的进程。
和康泰面临的情况一样,因为疾控的同志们都在忙着打加强针,传统疫苗正在业绩的低谷暗黑期。但我们相信黑暗过去,就是光明。
鸣谢:“好公司长期拿”辛苦整理的纪要素材。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