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料跌到底企稳后,设备的逻辑就显得尤为宝贵。
生产成本上,异质结越来越接近平价点,平价点是指异质结的生产成本和TOPCON打平。
一、光伏设备的投资逻辑
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光伏设备的技术迭代是引领下游主产业链进步的关键。
光伏设备是技术迭代的逻辑,主产业链是量和价的关系,但是当主产业链压力非常大的时候,在硅料单边下跌,尤其今年是急跌,很多投资者是不看光伏,同时不看光伏设备的。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考虑的是扩产什么时候能收回本?首先要保证活下来。从回本周期角度看,现在看TOPCON回本周期是一年左右,但异质结现在处于不利地位。
在硅料跌到底企稳后,设备的逻辑就显得尤为宝贵。设备的逻辑核心是技术迭代。光伏竞争很激烈很卷,从设备的角度来说它是受益的。因为设备可以通过迭代技术一遍一遍的卖设备,从五年前开始卖PERC设备,当时还是158的小尺寸完成国产化,然后到三年前开始卖210的PERC,一年前开始卖TOPCON,到去年和今年开始卖异质结,未来两年卖异质结,再往后是卖电镀铜的异质结,26年27年开始卖异质结叠钙钛矿叠层。
设备的逻辑之所以比较硬,核心在于它是不断在推陈出新,整个总量逻辑在增长的过程之中,设备就是一个滚雪球式的上升。
现在因为硅料企稳,板块没什么别的利空了,后面就静待花开,等着订单慢慢被大家认可。
很多人以为迈为跌的核心原因就是TOPCON,其实恰恰相反,TOPCON的发展也让迈为受益。
众所周知,TOPCON的工艺会比PERC稍微复杂,增加的设备主要是镀膜,包括捷佳伟创、微导纳米,包括马上要IPO的拉普拉斯都是受益的。
**很荣幸,笔者有幸在天使阶段投资了拉普拉斯。
在TOPCON里面,丝网印刷机是迈为的拳头产品,市场份额在70%-80%,头部厂商迈为占了90%的份额,TOPCON扩产带动了公司很多丝网印刷机的订单。
第二是设备技术不断迭代的逻辑。只要技术在进步,下游在扩产,设备成长的逻辑就会在。
第三,光伏设备公司技术平台化布局趋势。像晶盛机电去年的半导体设备是30亿订单,今年是40多个亿,迈为是严格按照九宫格的发展部署,慢慢往最难的晶圆环节去布局。奥特维是把精密的焊接技术发扬光大,横跨了光伏和半导体两个下游。
前面设备板块随着市场和光伏贝塔一起下来了,跌出了价值。现在是时候市场重新关注这个板块了。
二、过去一年异质结设备上的进步
先看异质结扩产情况。2019年全行业0.5GW;2020年全行业1.85GW;21年全行业8.1GW;22年全行业31GW;今年全行业估计60GW,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当下异质结成本还没有优势,不可否认。很多人说异质结增速不如预期,只能说今年TOPCON超预期。
过去一年异质结设备本身的进步其实非常快,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双面微晶,双面比单面大概会提高0.3的转换效率。
第二、0BB无主栅技术普及。0BB是一个平台化的技术,都能用,在TOPCON上只能省大概20%,异质结上可以省35%的浆料。0BB对异质结降本更明显,所以行业会非常希望推0BB。
最大变化就是本月8月23号,梅耶博格的专利到期,专利到期后,行业将加速改进研发,做成组件往外卖,未来0BB会进步更快。
第三、电镀铜有了量产的时间表。电镀铜是用来做早期科研研究用的,暂时不会量产,暂时不着急,这是核心的结论。以设备商迈为为例,他自己对于电镀铜也是有一个规划,就是23年会有中试,明年会有中试的结果,25年会开始量产,大规模量产是26、27年。简而言之,电镀铜如果不考虑提效的因素以外,如果为了降本暂时根本就不会轮到电镀铜,暂时银包铜的降本曲线是非常陡峭的,光银包铜就够了。本质上电镀铜是抑制银价过快上涨的手段,但它本身不着急,因为设备还比较贵和银价短期也不会涨。
总结一下,双面微晶的设备正在导入,已经OK了;0BB的专利快到期了,OK了;电镀铜从未来去抑制银价上涨的设备研发阶段OK了,走向量产了。
三、异质结降本进度
今年的Q3、Q4成本会打平,跟PERC打平,不是跟TOPCON打平。
几项关键的进步点:
第一、硅片降本:薄片化+半片。
现在异质结用的是130,正在导入110。
原来中间是圆柱体中间切出长方体,边角料原来不可用,异质结时代,边皮是可以利用的,这是异质结特有的,也就是半棒切片。
第二、0BB导入。现在是SMBB正在导入0BB,0BB已经开始OK了。以M6 166电池片为例,结论就是现在114毫克最终会走向双面银包铜和30%含银量,然后同时走向双面都是0BB,这样子就只剩27毫克了,省掉了大概70%。电池M6可以算一片电池对应多少瓦,再折回去变成每瓦多少元?再乘以银浆的重,银浆的价格,现在每瓦的银耗量是一毛一,终局会走向三分钱,就是把0BB和银包铜全用上就只有三分钱了。
本月专利问题解决以后,行业在0BB上的研发会加快,降本速度也会加快。
第三、银包铜。现在是纯银,或者背面细栅有银包铜,银包铜还没有导入,双面引包铜也没有导入,如果今年导到50%,成本就打平了,或者SMBB一面银包铜也OK。
第四、最关键的就是规模拉满,产能利用率一定要打满,打满是打平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把0BB、银包铜、部分银包铜和110微米硅片这三个降本项考虑进去,产能打满以后这几项全部用上,成本就打平了。
短中期重点看华晟、日昇今年九月份到十月份的数据表现。
未来成本进一步下降的因素就是设备降本。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成本摊薄实现,另外就是零部件国产化, 包括真空抢、真空泵,真空阀。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TOPCON作为当前的主流,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可,在全行业的推动下,实现了规模经济,在客户的打磨下,降本空间也得到了提升,HJT追上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话有道理。但如果拉更长的时间,看隆基为未来做出的准备就知道,有综合成本优势的TOPCON,叠钙钛矿有机会,但HJT是避不开的选项。平台化的设备公司将以六边形战士的形象勇往直前,包括迈为、捷佳和拉普拉斯。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